医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医院新闻-媒体聚焦

【京江晚报】《“全国高血压日”,专家义诊粉碎“谣言”》

发布时间:2021-10-09阅读次数:2063

京江晚报讯 昨天是第24个“全国高血压日”,江大附院开展“血压要知晓,降压要达标”主题义诊活动。活动中,专家对市民目前存在的高血压认识误区,逐一击破粉碎。

江大附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王昭军介绍:“目前,国内专家共识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一样,认为最理想的人体血压值在140/90mmHg。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规范血压测量,才能判定是否有高血压。”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索,会增加心血管疾病、脑卒中、肾脏病等疾病的发病风险,遗传、肥胖、高盐饮食等,都是其发病诱因。《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显示,近年,我国居民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了明显提高,但仍不理想,2015年,这三项数据分别是51.6%、45.8%、16.8%。

江大附院心内科下设6个亚专科,高血压病专科便是其中之一。王昭军在高血压病专科门诊与患者沟通交流病情时了解到,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患者的认识常有滞后性,由于人们没有定期测量血压的习惯,等出现高血压的症状,或某次体检发现高血压时,才知道已经患病多年。

此外,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误区,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病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提升。

王昭军举了几个例子。比如有的患者,对血压高低全凭感觉来判定,这是不准确的。“每个人的耐受程度不同,有的人血压高,但是没有症状,而有的人血压不高,却有头晕症状。”王昭军表示,感觉并不能真实反映血压的情况,因此,没有“感觉”的高血压不代表不用治疗。

还有患者在服用一段时间的降压药后,血压并没有想象中的效果,或者有了明显效果,患者“见好就收”擅自停药。对此,王昭军表示,降压药的效果并非立竿见影,一般坚持服药2-4周后才能见到,擅自停药会导致血压大幅波动,反而容易加重对健康的损害。

王昭军说,在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前提下,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服药,但是对于病情比较轻的一级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来消除致病因素。在观察1-3个月后,如果血压恢复正常,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停药观察。

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慢性病,王昭军建议市民,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小于5克;严格限制饮酒,即便饮酒,每天不超过50克白酒;戒烟;避免超重;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等。平日要重视高血压,定期对血压进行监测。如果已被诊断为高血压也不必紧张,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长期规范治疗和管理,是可以控制血压的。

(杨泠 钱小蔷 孙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