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时节,不想被“蒸”服咋办?不妨试试中医外治疗法
本报通讯员 钱小蔷 孙卉
本报记者 杨泠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提供
空调房待久了膝盖不适?熬夜追剧肩颈酸痛?一到经期就腹痛难忍?在中医眼里,这些都是“阳气不足百病生”的表现。如果有以上表现,不妨试试中医外治疗法,以温通升阳、驱散寒湿。
阳气不足
疏通筋经是关键
中医常言,“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简单来说,阳气在充沛精纯时能够滋养人的精神,在温和柔顺时能够滋养人的筋脉。出现颈肩腰腿痛等问题,归根结底是筋出了毛病,如果把筋调养好,许多症状就会随之消失。
那什么是筋呢?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内科刘承东博士解释,筋的学名叫经筋,是人体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经筋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的正常体态及运动功能、维护经脉正常运行气血的作用。
外邪、劳损、体质是导致经筋损伤的常见诱因。其中,风寒湿是导致经筋疾病的主要外因;体质、心理因素是导致经筋疾病的内因;身体劳损是导致经筋疾病的不内不外因。无论是外部因素,还是内部因素,最终都会导致经筋出现肿胀、条索、结节、酸痛、麻木和功能障碍,进而引发各种经筋病。因此在治疗时,不仅要松解局部的筋结,还要进行整体调理。
防治经筋病
中医外治有妙招
只有阳气旺盛了,人体才能达到“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的理想状态。养护阳气,除了避免风寒、少贪凉、少食饮冷,还需注意规律作息,少熬夜。对于经筋损伤严重者,可通过中药熏蒸、中药湿热敷、督脉灸等方式治疗。
中药熏蒸是将草本药材熬制成汤液,通过蒸汽渗透至皮肤经络,加速血液循环、打开毛孔,帮助身体祛除湿气和寒邪,温暖脏腑,达到内病外治、舒筋通络、活血止痛等作用。
中药湿热敷是将各种药物或辅料加热,敷在患处或腧穴处,通过局部加热结合药物的渗透作用,温通经络、祛风散寒,从而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
中药熏蒸、中药湿热敷的适用人群有哪些?
妇科产科患者:慢性盆腔炎、月经不调、痛经、产后身痛等。寒湿类体质:酸、困、累、乏等表现,易生病等。肌肉骨骼损伤者:腰肌劳损、肩周炎、颈椎病、关节炎、落枕等。消化不良者:胃寒、腹痛、慢性腹泻。神经系统疾病者:坐骨神经痛、肢体麻木、慢性疼痛综合征。爱美人士:肌肤暗淡、毛孔堵塞等。
督脉是人体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可调节阳经气血、统帅周身阳气。通过督脉灸,可以激发脏腑经气、祛除体内沉积的寒气、调整人体内部平衡、提高免疫力,起到鼓动升发人体阳气、畅通经络、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督脉灸的适用人群有哪些?
虚寒类、风湿类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等;骨关节疾病患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关节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妇产科疾病患者,如痛经、月经前后头痛、产后关节痛等;亚健康状态者,如体质弱、易疲劳乏力、记忆力衰退、嗜睡等。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月经期、疾病发作期患者、局部皮肤破溃者不宜治疗。治疗前不可过饥、过饱、过劳、酒醉等。治疗期间如果觉得温度过高、头晕、心悸、胸闷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治疗后忌辛辣、刺激、油腻、生冷寒凉之物,多喝温开水;治疗后不宜剧烈运动;治疗后可能会有乏力情况,多休息、勿劳累;治疗后4小时内不宜洗澡,24小时内禁洗冷水澡,注意保暖,避免受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