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医院新闻-医院动态

江大附院门诊“一窗通办”,破解就医“堵点”

发布时间:2025-07-24阅读次数:276

带父亲来院复诊的刘女士曾饱受反复排队之苦,挂号缴费排队、检查预约排队,打印报告还要排队,每次看病像经历耗时耗力的“折返跑”。如今,当再次走进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她惊喜地发现,所有门诊业务在一个窗口就能全部办结。

这一变化,得益于江大附院全力推进的“门诊多岗融合”。作为“三优一满意”专项行动的核心举措,医院打破传统服务壁垒,将多项高频业务集中整合,打造“一窗通办”服务窗口。

bc3d88c7a6a9380b6291b952e2f6e3d7.jpg

 

流程再造:从“多窗往返”到“一窗通办”

长期以来,患者在医院办理各类业务时,往往面临“多头跑、反复问、排长队”的困境。挂号、缴费、预约检查、打印报告、医保咨询……分散的服务窗口如同一道道无形的墙,耗费着患者宝贵的时间与精力。这种碎片化的服务模式,成为影响就医体验、降低满意度的“堵点”之一。

面对群众看病过程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关键小事”,江大附院以“三优一满意”专项行动为契机,将“推进门诊多岗融合”作为优化服务流程的突破口。核心举措便是打破传统窗口壁垒,优化整合各窗口服务功能。经过系统培训的窗口工作人员,从“专科型”转变为“全科型”,成为精通多项业务、能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全能选手”。每个窗口都具备相同的16项服务职能,患者无论需要办理何种业务,只需到一个窗口即可高效完成,业务办理时间平均减少50%以上。

“从单一收费员到‘一岗多能’,挑战很大,但意义更大。”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胡业姣深有感触:医院对窗口服务人员开展了高强度、系统化的跨岗位业务培训,内容涵盖医保政策、基础分诊咨询、应急处理、沟通礼仪等。同时建立配套的考核激励机制,激发服务人员从“专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的内生动力。

 

成效初显:效率与温度双提升

“多岗融合”窗口一经推出,迅速赢得患者好评。“以前‘多头跑’,现在‘一站办’,不用排几个队,真是省时省心多了!”陪妻子看病的李先生感慨道。数据显示,融合窗口启用后,患者因流程不清导致的无效往返和投诉显著下降,窗口服务效率与患者满意度同步提升。

d1dfa7f91d12f87abc3ce5a08168efe4.jpg

门诊部主任朱蓓介绍,今年年初医院围绕群众就医需求、围绕当前医疗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技术提升,推进流程再造,强化行风建设,大力实施“三优一满意”专项行动,即“医疗优质、服务优良、流程优化、群众满意”。“门诊是患者就医的‘第一站’,其体验感直接决定了患者对医院的整体评价。”朱蓓在解读改革深意时表示,“多岗融合”绝非简单的窗口合并,它触及的是服务理念的革新和资源配置的优化。门诊部聚焦患者就诊动线,逆向梳理就医痛点、堵点,最终落脚于流程的极致优化和资源的精准投放。这扇“小窗口”承载的是医院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设高水平大学附属医院的大决心。

 

服务升级:系列举措开启新篇章

门诊大厅里的“全能窗口”,改变的不仅是患者办事的路径,更重塑了医院服务的温度与效率。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三优一满意”专项行动从理念到行动的坚实步伐——当医院真正俯下身来,聆听患者每一次排队时的焦灼、每一次往返中的疲惫,并勇于打破陈规、自我革新,那些看似琐碎的“关键小事”,便汇聚成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的坚实力量。

这扇小小的窗口,正悄然推开一扇通往更优服务、更满意医疗的大门。而与此同时,“三优一满意”专项行动还在持续深化——在“门诊多岗融合”示范效应下,“全时空”门诊解锁就医“自由行”、床旁结算率向65%的目标迈进、号源设置日益精准、多学科诊疗(MDT)服务网络织密……一系列围绕“三优一满意”的服务举措,正汇聚成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的强劲动能。

院长陈吉祥表示:“我们要直面群众就医各环节的急难愁盼问题,主动转变思路,以‘群众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为目标,把群众关切的关键小事办成惠民实事,让人们更好地触摸到医疗服务的暖意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