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病房”全面运行,构建血糖管理新模式
临近手术,血糖居高不下咋办?多病共存,血糖忽高忽低咋办?住非内分泌科,怎么找内分泌专家?莫慌!不管身处哪个病区,只要住进“虚拟病房”,我院内分泌代谢科医护团队都能实时精准为患者管控血糖。
非内分泌科近40%住院患者有高血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大幅改变,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患者发病率逐渐升高,非内分泌科的血糖异常患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有研究显示,非内分泌科室中近40%的住院患者存在高血糖,传统模式下这部分患者血糖管理面临着极大挑战。
基于我国糖尿病高患病率及院内血糖管理现状,迫切需要借助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形成以内分泌代谢科为主导的全院血糖管理新模式,对在院病人血糖进行集中化、规范化、同质化管理,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就医体验。
构建“虚拟病房”,创新血糖管理模式
胰岛素泵是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岛素输入装置,可以最大程度模拟人体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模式。作为降糖利器,可快速消除患者高糖毒性,在短时间内实现患者血糖值的平稳、可控状态,同时有效避免因血糖控制不佳而导致的并发症风险加剧,有效改善患者结局。
对于围手术期或多重慢性病患者而言,胰岛素泵的降糖效果可缩短单次住院周期,节约医疗资源。近年来,在非内分泌科室接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患者数量增长迅速。传统管理模式常面临高低血糖处置滞后、设备故障响应慢、出院管理脱节等痛点,让“控糖利器”潜藏安全隐患。
为打破困局,我院创新构建全院患者胰岛素泵“虚拟病房”,依托信息化平台将住院患者虚拟化,通过“患者不动、医护跑腿”,实现住院患者血糖无科界管理。
1、跨科室实时监控
内分泌科医护通过智能平台,可实时调取全院任一病区胰岛素泵患者的血糖趋势、泵运行日志及报警记录,打破科室信息孤岛。
2、智能预警直通会诊
系统自动识别高低血糖风险,推送预警提醒至内分泌科医生手机,触发精准会诊。
3、同质化护理质控
非内分泌科护士通过平台接收标准化操作指引,确保胰岛素泵操作规范,保障治疗安全。
无科界管理,全院都是“内分泌科病房”
住在结直肠外科拟行3D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夏奶奶就感受到了新模式带来的便利。夏奶奶既往有糖尿病史且未规范治疗,因血糖太高无法满足手术条件,如转科到内分泌科调整血糖,不仅要来回折腾,还要等床位空出。现在患者不用转科,而是住进了“虚拟病房”,经内分泌科专家评估后,为其安装“胰岛素泵”。通过3天的调节,夏奶奶血糖得以控制,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血糖曲线始终维持在一个稳定有效的区间,患者可直观了解到其血糖情况,为其术后康复增添了信心。
当全院各科室住院患者出现血糖异常时,系统自动触发预警,内分泌科专家团队启动会诊模式,对符合胰岛素泵治疗指征的患者纳入“虚拟病房”管理,远程实时监测,为患者提供持续性精准管理和诊治,实现了院内“内分泌科-非内分泌科”血糖管理无缝衔接。
“就像给每个血糖异常患者配备了专属的血糖管家。”内分泌代谢科主任杨玲介绍,通过“虚拟病房”实现全院住院患者血糖精准管理,打破传统科室壁垒,让非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在原科室也能获得专业、规范的治疗,这标志着我院血糖管理迈入智能化新阶段。
病房是“虚拟”的,控糖却是实打实的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2025年镇江市医疗集团重点围绕医疗技术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进行创新提升项目建设。我院《基于虚拟病房的非内分泌科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全程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获得“医疗服务模式创新”项目立项。
该项目负责人、内分泌代谢科护士长刘巧艳介绍,自虚拟病房运行以来,血糖管理范围覆盖全院30余个病区,围手术期、心脑血管病、ICU 危重症等近1000例患者受益,有效提高了非内分泌科室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缩短了血糖达标调整时间。内分泌代谢科团队将不断拓展“虚拟病房”服务内涵,持续加强多部门协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供更优的血糖管理服务,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