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医院新闻-医院动态

老人突发肺动脉栓塞命悬一线,ECMO助力再创生命奇迹

发布时间:2025-01-07阅读次数:607

老人入院救治过程中突发急性肺动脉栓塞,心跳、呼吸齐“罢工”。在“救命神器”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加持”下,院急诊中心ECMO团队,与死神拼速度,最终化解危机,再创生命奇迹。

因为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73岁的患者刘奶奶(化名)才有机会与家人共度即将到来的春节。回忆起半个多月前的生死时刻,老人仍然心有余悸。2024年12月14日,刘奶奶因胸闷气喘,到院急诊中心就诊,当时在吸氧的情况下,老人的指脉氧仅有80%,经检查,发现其存在严重的呼吸和循坏问题,如此下去,身体各器官将因缺氧发生衰竭。 

情况危急,气管插管是最快排除险情的治疗方式。将刘奶奶的情况告知其家属并征得同意,且排除禁忌症后,医生为老人行气管插管治疗,但这一常规治疗方式并未逆转病势走向,指脉氧饱和度没有明显改善。

 就在大家积极寻找其他“升氧”方法的过程中,心电监护仪突然发出一阵尖锐的报警声——刘奶奶心脏突然停跳。治疗团队见状迅速反应,在床旁为老人开展心肺复苏。

 ECMO辅助心肺复苏效果优于传统心肺复苏,刘奶奶具有ECMO上机指征,接诊医生进行紧急汇报后,急诊中心ECMO团队成员迅速到达抢救现场,启动ECMO救治。

ECMO是一种用于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急救措施,通过完全或部分替代肺或心功能。简单来说,ECMO就像人体的“临时心肺”,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氧合和通气功能,为原发病的治疗争取时间窗。

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胡振奎介绍,ECMO主要分为两种类型:VV-ECMO和VA-ECMO。前者主要是将股静脉血从体内引出,经过膜肺氧合后再经灌注管泵回颈内静脉,主要用于单纯肺功能受损但心脏功能正常的患者;后者则是将血液从患者的股静脉抽出,经过血泵和氧合器后灌注至股动脉,主要用于心脏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有效泵血的情况,提供循环支持并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刘奶奶的各项临床表现符合VA-ECMO的适应症,救治团队立即为其开展治疗。

ECMO上机短短几分钟,刘奶奶的心脏功能和组织供氧得到改善。

虽然生命体征趋于稳定,但导致刘奶奶此次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尚未找到。在ECMO的“硬核”支撑下,医生决定先为老人做头颅CT+胸腹CT+肺动脉CTA检查,结果提示双肺广泛性肺动脉栓塞。原来,刘奶奶的右下肢存在深静脉血栓,从此处脱落的血栓随着血液“游走”至肺部,才导致了意外发生。

 “始作俑者”已经找到,接下来就是对因治疗。院组织多次全院会诊,为刘奶奶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急诊中心调配骨干医护人员,24小时不间断值守,精准的抗凝、充分的营养支持、准确的出入量管理……在救治团队全天候的精心治疗下,老人的病情逐渐好转,在溶栓治疗3天后,她的血压恢复正常水平,指脉氧达到100%,具备撤离ECMO指征。2024年12月17日,刘奶奶顺利撤离ECMO,两日后拔除气管插管的她转入急诊普通病房,继续接受治疗。目前,老人恢复良好,即将出院回家。

院ECMO团队建立以来,已多次成功救治危重症患者,仅2024年7月至今,就为8名患者开展ECMO治疗,团队日趋成熟的诊疗技术体系以及对急危重症的抢救实力,获得患者和家属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