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医院新闻-媒体聚焦

【紫牛新闻】《小便发红时好时坏?警惕是膀胱癌!》

发布时间:2025-08-06阅读次数:9

扬子晚报网8月6日讯(通讯员 孙卉 钱小蔷 记者 万凌云 姜天圣)一个月前,老季(化名)在清晨如厕时突然被马桶里那抹异样的红惊出一身冷汗。他迅速回想了一遍昨天吃过的东西,并没有火龙果之类发红的食物。“又没啥不舒服的地方,可能就是尿路结石吧”,老季在心里这般安慰自己。然而连着几天,小便发红的情况不时出现,有时好转了,有时又莫名其妙再出现。

揣着忐忑的心情,老季赶紧来到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又名江滨医院)泌尿外科就诊,完善一系列检查后,拿到了最终诊断——膀胱癌。

8月6日,该院泌尿外科主任陈兵海介绍,膀胱癌发病率持续升高,早期发病隐匿,建议成人每年检查尿常规和泌尿系彩超。

尿频尿急+血尿,原是癌症在“敲门”

除了小便发红,没有任何疼痛的地方,为什么一查出来就是癌症?拿到诊断报告的老季百思不得其解。

陈主任表示,像老季这样因 “无痛血尿” 就诊的患者并不少见。作为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膀胱癌总爱披着 “隐蔽” 的外衣 —— 它不像大多数癌症那样伴有疼痛,很多人会把间歇性出现的血尿当成尿路感染或泌尿系结石,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泌尿系结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也会引起血尿,它和膀胱癌引起的血尿有何不同?主要有以下两个典型区别:

1、痛vs不痛

泌尿系结石引起的血尿几乎都会伴随疼痛。结石在尿路中移动时会摩擦、划伤尿路黏膜,还可能堵塞管腔,引发阵发性的“肾绞痛”,往往让人辗转反侧、大汗淋漓,甚至出现恶心呕吐。而膀胱癌引起的血尿多是因肿瘤病灶血管破裂、出血而出现的,患者不会感到明显疼痛,容易被误认为是 “小毛病”。

2、全程/初始vs间歇性、反复

泌尿系结石多为全程血尿(排尿的整个过程都有血),或仅在排尿初始阶段出现,当结石暂时 “静止” 或疼痛缓解后,血尿可能减轻或消失。膀胱癌的血尿多表现为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血尿,血尿可能出现几天或几周后自行消失,让人误以为 “痊愈”,但过一段时间又会再次出现,且反复发生。随着病情进展,血尿可能从淡红色逐渐加深。

膀胱癌易复发,切莫轻视后续治疗

手术是治疗膀胱癌的首选,根据膀胱镜、组织学检查结果,老季的膀胱肿瘤还没有侵犯肌层,属于早期,适用经尿道膀胱病损电切术,通过尿道插入电切镜,直接切除可见的肿瘤组织,创伤小、恢复快。

陈主任介绍,膀胱癌的术式要视肿瘤性质、侵犯程度而定,如果已经侵犯肌层或是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通常需要切除整个膀胱,男性还可能要同时切除前列腺和精囊,女性则可能要切除子宫等邻近组织,术后需进行尿流改道(如回肠膀胱术、原位新膀胱术等),帮助患者恢复排尿功能。随着达芬奇机器人的普及应用,膀胱癌切除的精准性得到了大幅提升。

近日,泌尿外科团队为其成功实施了手术,术后老季还需定期到医院接受膀胱灌注治疗。

膀胱癌具有较高的复发率,术后2-3年内复发风险可达50%-70%。因此,手术切除肿瘤只是治疗的第一步,术后规范治疗才是守住 “防复发” 防线的关键。

膀胱灌注治疗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的 “标配”。手术虽切除可见肿瘤,但膀胱黏膜可能残留肉眼难见的病灶或癌细胞,此时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或免疫制剂注入膀胱,让药物与黏膜充分接触,可直接杀灭残留细胞。

全身辅助治疗多用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这类肿瘤易侵犯膀胱外组织或发生微转移,术后通过静脉化疗可进一步清除血液或淋巴中的隐匿癌细胞,降低远处转移风险,尤其对肿瘤已侵犯肌层深处或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能显著延长无病生存期。

除了术后治疗外,密切随访同样重要。患者需定期进行膀胱镜检查、尿常规和影像学检查,能及时发现早期复发迹象。临床数据显示,复发肿瘤若能在早期被发现并再次治疗,5 年生存率仍可达到 70% 以上,远高于晚期复发的治疗效果。

膀胱癌与吸烟“挂钩”,高危人群要定期筛查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三大肿瘤之一,可发病于任何年龄,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从统计数据来看,它有明显的“重男轻女”倾向,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3-4倍。

膀胱癌的致命因素较多,陈主任强调,吸烟是目前最为明确的膀胱癌发病危险因素。研究发现,吸烟与膀胱癌有强烈的相关性,与吸烟量和烟龄呈剂量反应关系。

此外,长期接触化工原料(如染料、橡胶、塑料)、油漆、杀虫剂等物质的人群,发病率也会显著升高。

陈主任提醒,长期吸烟者(每天≥10 支,烟龄≥10 年);有膀胱癌家族史者;长期从事化工、印染、橡胶等职业者;曾患膀胱结石、慢性膀胱炎等疾病者,这几类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泌尿系统检查。生活中一旦发现无痛性、间歇性血尿(尿液呈淡红、洗肉水色或带血丝),即便不是高危人群,也应当及时到医院筛查。

膀胱癌的筛查项目主要包括尿常规、泌尿系超声、膀胱镜检查等,其中,膀胱镜是诊断膀胱癌的 “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