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医院新闻-媒体聚焦

【京江晚报】《面对看似无解的严重压疮 江大附院造口伤口护理专家出手解难题》

发布时间:2023-12-05阅读次数:574

钱小蔷 孙卉 杨泠

当看到解奶奶臀部的“烂洞”,即便是见过形形色色伤口的医护人员,也不免心惊肉跳。

由于长期卧床且缺乏专业护理知识,解奶奶的骶尾部出现了压疮,伤口严重溃烂并散发着阵阵恶臭。为了解决解奶奶面临的问题,家人接连跑了多家医院,可均被告知“无解”。就在老人逐渐丧失治疗信心时,江大附院柏素萍护士长接下了这道高难度“考题”,用了4个月不到的时间,便化腐朽为神奇。

老人屁股烂了一个洞

“补洞大咖”出手创造奇迹

“我还以为黑黑的是结疤了呢,没想到居然是烂得这么深的一个洞!”说起解奶奶的病情,她的老伴很是激动。由于患有阿尔茨海默症,解奶奶常年卧床,生活起居都由家人和保姆照料,但因缺乏压疮防治的相关知识,护理中未能做有效翻身,导致老人骶尾部(臀部中间)出现破溃。

据解奶奶的老伴介绍,压疮的形成过程着实让人觉得猝不及防。起初,患处皮肤看上去黑黑的,大家还以为是结疤,没有太在意,直到骶尾部散发出异味,才发现里面已经“烂”成了一个洞。

家人带着解奶奶接连跑了几家医院,找了好几个专科医生,均告知“太严重了,治不了”。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老人找到了江大附院疑难伤口护理门诊,坐诊的是资深造口伤口护理专家、烧伤整形科护士长柏素萍。

“护士会治疗伤口?”一开始,解奶奶的家人心里还有些犯嘀咕,直到柏素萍查看完病情并给出详细专业的治疗方案后,他们的心中立刻燃起了希望。

“我制定了两个计划,一是预防其他部位皮肤出现新的压疮,二是采取合适的措施来促进老人骶尾部的伤口愈合。”作为我市首位开设护理专家门诊的护士,柏素萍在慢性伤口造口的治疗护理领域,称得上是绝对的“大咖”,对付难治复杂型压疮,柏素萍很有信心。

第一步先清除坏死组织,接着在营养支持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又有效的创面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压疮。经历了一次次治疗、换药,柏素萍奇迹般将原本溃烂不堪、恶臭扑鼻的“烂洞”修补得完好如初。

压出来的伤口

小宝宝也可能中招

压疮又叫褥疮,医学上称其为压力性损伤。顾名思义,压疮是“压”出来的,当人体某个部位受到压迫后,毛细血管流通就会受阻,当血液受阻超过两个小时,细胞就会开始死亡,压疮就产生了。所以,因瘫痪、意识不清等原因长期卧床的人,就很容易中招。

有些人可能认为,只有长年累月卧床的人才会产生压疮,其实不然。今年67岁的朱先生,1个月前因类风湿关节炎急性发作,疼痛难忍,只能卧床休息。仅仅1个月不到的时间,朱先生的臀部就出现了3处破溃,且伴有脓性渗出和恶臭,整个人被压疮折磨得寝食难安。柏素萍接诊后,将其安置在气垫床上,清除恶臭的坏死组织后,局部先后用创面负压技术、抗菌敷料等方法抗感染及促进生长,同时协助制定营养计划、配合医生规范治疗基础病。过程中,根据伤口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历经3个月,朱先生的3个压疮全部愈合。

“除了常年卧床的老人、因病瘫痪的患者外,我们还收治过刚出生没多久的新生儿,因为总是固定一个姿势睡觉,头部出现了压疮。”柏素萍提醒,压疮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危重患者,脊髓损伤患者,一侧完全偏瘫、不能自己翻身的患者,接受姑息治疗的人群,肥胖者,婴幼儿,社区老年护理和康复机构中的患者,手术患者、转运中的患者等,都可能发生压疮。

压疮危险因素众多

护理关键还需“拒绝躺平”

压疮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如压力、局部皮温升高、营养不良、运动障碍、体位受限、高龄、吸烟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三个——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

压力:如果长时间保持卧位,自身重力就会导致皮肤受压,发生局部组织缺血。摩擦力:如果床单面料较粗糙或不平整,患者的皮肤与其反复摩擦,就可能导致破溃。剪切力:剪切力与特定的体位有关,它由摩擦力和压力相加而成,容易导致骶尾部、坐骨结节处等发生压疮。

防治压疮,还需从以下方面入手。尽量多活动患侧肢体,坐着的时候,每半个小时抬起臀部10秒;睡着后每两小时翻身一次。床面要保持整洁,在协助患者翻身、更衣时,要避免拖拉等动作;在患者使用便盆时,应协助其抬高臀部,不可生拉硬拽;在患者平卧位时,需抬高床头,一般不高于30度。禁止对受压部位用力按摩,可选择气垫床、垫软枕、局部贴泡沫敷料等措施来减少局部压力。平时要保持有效的皮肤护理,建议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并轻轻擦干,同时注意保持皮肤的适度湿润,使用滋润皮肤的保湿产品。对于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注意及时更换尿不湿,尿不湿尽可能敞开用,不要一直包着。均衡饮食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促进伤口更快愈合,因此可以适当多吃一些高蛋白、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以及水果和蔬菜。经口摄入无法满足营养需求时,要考虑实施胃肠外的营养支持方案,也就是静脉途径输入营养,但这点需在医院才能完成。

江大附院造口伤口护理专家出手解难题12.5.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