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新闻】《当心!这病症状很像感冒,治疗不及时却可致命》
“孩子烧了6天了,吃了退烧药温度能下去,但过几个小时又升上来了,挂了几天水也不见效,这次感冒太厉害了,主任能不能再换个药试试?”近日,妈妈抱着5岁的瑶瑶(化名)来到镇江市江大附院儿科吕进泉主任医师的门诊,吕主任仔细诊查后告诉瑶瑶妈妈,孩子并不是普通感冒,而可能是川崎病!并且,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瑶瑶妈妈听完有些发懵,川崎病是什么病?从来没听说过啊,随即掏出手机搜索了一下,看到网上关于该病的词条,瑶瑶妈妈瞬间紧张了起来,赶紧办理住院。
9月14日,院方告诉记者,经综合评估后瑶瑶被确诊为川崎病。同时,因救治及时病情很快好转,目前已康复出院。
与感冒相似度极高,容易被误诊
“孩子感冒不是一两次了,我们觉得这方面经验还比较足,吃药不见效就立即去挂水了,没想到第六天烧还没退。”瑶瑶父母起初认为孩子只是普通感冒,作为家长在这方面也是“身经百战”了,一直没太重视,没想到差点耽误了治疗。
虽然瑶瑶持续发热的症状和普通感冒很像,但仔细观察还是能发现一些端倪:瑶瑶的大腿内侧及肛门周围有大片的红色斑丘疹,颈部淋巴结肿大,眼睛红红的,嘴唇干裂得厉害,一直在脱皮……这些都是以往感冒不曾有过的症状。
“川崎病的前期症状和感冒非常相似,别说家长了,就是儿科医生也容易被误导。”虽然是儿科高年资专家,但吕主任对川崎病的诊断还是格外谨慎。
川崎病到底是个什么病?它是儿童常见的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于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先报告,因此得名。“该病早期往往只表现为反复发热,容易误诊为急性感染性疾病,而且有的患儿临床症状不典型,增加了诊断难度。”吕主任解释,川崎病的诊断依据主要是临床症状,一般患儿持续3-5天发热,且抗感染治疗无效后,医生才会考虑川崎病的可能。
治疗不及时,可能对心脏造成永久损伤
川崎病是可以治愈的疾病,为什么医生面对它的时候还是会“如临大敌”呢?因为该病的危害性大,治疗不及时可能对心脏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冠状动脉病变,严重者可能死亡。
一旦怀疑川崎病,医生会建议做心脏彩超,排查有无冠脉扩张;如果已经形成了冠状动脉瘤,可能需要长期服药。
川崎病的最佳治疗时机是发病10日内,需要强调的是,治疗川崎病要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这是一种血液制品,所以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很多家长也因此特别焦虑。
吕主任解释,作为医生非常理解家长的顾虑,但治疗川崎病,丙种球蛋白是必须,没有其它替代品。“感染的风险相对而言是很低的,但拖延治疗的风险是无法预估的。”
需要说明的是,川崎病多数预后良好,复发率仅1%-2%。不过,痊愈出院后还需要遵医嘱服用一段时间的药物,此外还要定期随诊,复查心脏超声等,评估冠状动脉受累情况。
病因不明、无法预防,以下症状要警惕
吕主任提醒,如果孩子持续反复高热5天以上,就要警惕川崎病的可能了!以下是川崎病的6个典型症状:
1、持续发热,体温可达39-40℃,持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2、球结合膜充血,于起病3-4天出现,无脓性分泌物,热退后消散;3、唇干裂、草莓舌,嘴唇干裂,舌乳头突起、充血,呈草莓舌;4、手足红肿、脱皮,急性期手足发红、肿胀,恢复期甲周脱皮;5、皮疹,多形性红斑和猩红热样皮疹,常在第一周出现。肛周皮肤发红、脱皮。6、颈淋巴结肿大,表面不红,无化脓,可有触痛。
吕主任提醒,一般出现上述5个症状,即可诊断为川崎病。但有些患儿属于不完全川崎病,只有3-4项符合以上症状,还需要完善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评判。
川崎病不是传染病,但其病因不明,流行病学资料提示多种病原如立克次体、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为其病因,但均未能证实。所以,目前还没有明确的预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