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 首页-健康科普-常见病预防与保健

采耳后, 耳朵居然 “长霉”了?

发布时间:2021-03-15阅读次数:5529
        采耳,俗称掏耳朵,是中国七十二行中的一技,素有“民间三大舒服之一”的美称。
        工作压力大时,很多人选择采耳来放松身体。但耳鼻喉科专家表示,采耳一时爽,但如果操作不规范,后患无穷。
        “门诊上经常遇到采耳后出现问题的患者,今天下午就有两个。”江大附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蒋华平介绍,这两名患者病情极其相似,主诉听力下降,耳朵里奇痒无比,特别是晚上,症状更为明显,而他们之前都有去采耳的经历。经过检查发现,两名患者外耳道都长了霉菌。
        有些采耳机构都是用酒精消毒,甚至不消毒,酒精只能消灭细菌,是杀不了真菌的。如果正好碰到一个耳朵“发霉”的人用过的采耳工具,下一个人再用很可能就会被传染。
        蒋华平解释,霉菌性外耳道炎多表现为耳内瘙痒难忍,由于霉菌大量繁殖,堆积形成团块,引起耳阻塞感、耳鸣和听觉障碍。如果病变损害范围较大或较深,患者可有局部疼痛、眩晕或面瘫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并发坏死性外耳道炎。
        那采耳是不是就不可取呢?蒋华平表示:“只要操作得当,采耳并不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但某些商家没有做到严格的消毒管理,就很容易引发霉菌感染。”
        所以,在选择采耳机构时,务必要查看其消毒设施及资质,一旦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
        其实,耳屎能“自洁”,不用刻意掏。
        首先,耳屎其实是个有用的屎。它是我们耳膜的保护屏障,能阻挡沙子、灰尘、小昆虫等异物的侵入,同时,还能润滑耳道,抑制真菌、细菌生长,是我们耳朵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耳屎的优秀还不止这些,它还具备自洁功能,在我们吃饭咀嚼、运动蹦跶、洗澡冲凉时,它都会自然脱落或被洗掉,完全是个不让人操心的屎。
        正因为耳屎有自洁功能,所以我们正常情况下,不需要刻意去掏耳朵。
        有部分人的耳屎不太听话,赖在里面不出来,造成了堵塞,引起听力下降、耳鸣、咳嗽等,医学上称之为耵聍栓塞,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清理了。
        说到掏耳屎,就不得不聊聊我们掏耳史上最经典的三大“神器”——金属掏耳勺、黑色发夹和棉签棒,不过,耳鼻喉科专家表示,这三种工具都有缺陷,不提倡使用。
        首先,“国民掏耳勺”由于本身是金属质地,用力过猛极易造成耳膜损伤;棉签虽然能带出一部分耳屎,但实则是将更多的耳屎推向了更深处,堵塞反而加重;发夹跟掏耳勺是一个原理,没点技术的不推荐使用。如果实在手痒忍不住,可以选择合格的棉签棒,在耳道口意思几下就行,千万不要掏得太深。
        当然,如果经常感到耳朵痒,那可能是得了外耳道炎、外耳道湿疹或是霉菌感染。如果感到听力下降,也可能是耵聍堵塞,这种情况下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去医院耳鼻喉科“采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