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 首页-健康科普-常见病预防与保健

年轻职场人,你的血糖还好吗?

发布时间:2025-11-15阅读次数:9

工位久坐、外卖续命、甜水解忧、烧烤配酒……这是当下不少年轻职场人的真实写照,殊不知这样的工作生活方式,会悄悄透支身体健康,容易导致血糖失控。

糖尿病不仅仅是血糖高而已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或)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主要特征。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伴有胰岛素作用缺陷(即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不仅仅是血糖高那么简单,它是一种全身性、渐进性的慢性疾病,仿佛一个“沉默杀手”,对身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会累及心、脑、肾、眼、神经、足等多个重要器官和系统,如果不加以重视,不仅会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寿命,病情严重或遇应激情况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如果救治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因此,早期诊断、严格控制血糖和全面的健康管理对于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至关重要。

40岁以下患病人数快速增长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超1.4亿,这就意味着,每10人就有一人是糖尿病患者。特别是40岁以下患病人数正在快速增长,糖尿病已明显呈现年轻化趋势。

糖尿病为何悄悄“盯上”年轻职场人? “早餐凑合、午餐外卖、频繁加班” 的模式,久坐不运动、长期熬夜等不利健康的状态是主要原因。此外,作为一种慢性代谢疾病,糖尿病(特别是早期)的症状通常不明显,而且并发症发展隐蔽。由于血糖升高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人体会逐渐适应这种持续偏高的血糖状态,即便血糖已超出正常范围,身体往往不会立即出现明显的异常感受,这也导致很多人难以察觉自身血糖已经出现异常,从而错失早期干预的良机。

不少年轻职场人工作压力大,对糖尿病的早期风险认知不足,一些人在出现严重症状时才进行血糖检测,还有一些人是在体检中偶然发现自己血糖异常。

如何早发现?这些身体“警报”要注意

在糖尿病前期,患者可能会感受到身体的一些细微变化。例如,轻微的视力模糊、经常感到疲倦、经常感到口渴和频繁小便等。这些迹象可能被归咎于工作压力大、体力透支或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进行血糖检测。提倡从40岁开始,每年应联合检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因为餐后高血糖是糖尿病早期的“信号灯”,可以比空腹血糖更早地暴露糖代谢异常。

糖尿病前期是一种潜伏状态,此时血糖水平虽然高于正常范围,但还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6.1毫摩尔/升≤空腹血糖< 7.0毫摩尔/升,7.8毫摩尔/升≤餐后两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在此阶段生活方式的调整至关重要,合理的饮食、运动可以降低 30%至40% 的糖尿病发病风险。合理干预之后完全有可能让血糖恢复正常,但不做好相应措施很可能发展成为真正的糖尿病。

年轻职场人必备“防糖”指南

为提高工作效率,很多职场人士会选择更为快捷的午餐。然而,高糖、高脂食物对身体危害极大。建议膳食均衡,保证绿叶蔬菜、全谷物、优质蛋白和健康食用油的摄取。同时,尽量选择低糖食物,少喝或不喝饮料(包括果汁),因为它们都含有大量的糖分。吃饭细嚼慢咽,选择“菜—肉—主食”的进食顺序,也可有效降低血糖波动。

每工作1至2小时,就休息3至5分钟,做一做肢体伸展。开会或接电话时,可以做一做脚踝泵运动(勾脚、绷脚),在座位上保持腰背挺直,核心收紧;午餐后不要立刻坐下或趴睡,散步15至20分钟,这是降低餐后血糖峰值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

运动可显著减少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有助于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控制体重。最好每天运动30分钟,或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并且每周进行2次力量训练,帮助稳定血糖代谢。利用碎片时间运动,如果单位离家路程不远,可以选择骑车或步行上下班。

情绪紧张、压力过大、焦虑抑郁会导致皮质醇等应激激素水平升高,干扰胰岛素正常工作。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对稳定血糖有帮助。另外,睡眠不足也会提升胰岛素抵抗风险,成人最好保证每日7至8小时的睡眠时间。

关注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问题。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要提高警惕,加强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