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 首页-健康科普-常见病预防与保健

如何告别“蚯蚓腿”?介入治疗有妙招

发布时间:2025-10-15阅读次数:36

腿上长出“小蚯蚓”,不仅影响美观,还会伴有下肢沉重、酸胀感。很多患者认为,腿上的“小蚯蚓”是“小毛病”,无需就医,因此选择“能拖就拖”的态度,直到出现皮肤溃疡等严重症状才想到就医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主任张建提醒,“蚯蚓腿”久拖不治易坏事,尽早治疗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和更低的复发率。

什么是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俗称“蚯蚓腿”,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扩张、迂曲,形似蚯蚓。这种疾病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在我国,静脉曲张的发病率约为10%至20%,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会上升。

静脉曲张的形成与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密切相关。静脉瓣膜如同单向阀门,保证血液单向流回心脏。当瓣膜受损,血液就会倒流淤积,导致静脉压力增高,最终形成曲张。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肥胖、遗传等因素都会增加患病风险。

下肢静脉曲张

有哪些症状?

静脉曲张患者在早期会有下肢沉重、酸胀、乏力等表现,久站后症状加重。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着、湿疹、溃疡等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引发血栓性静脉炎,甚至肺栓塞,危及生命。

临床上,按照严重程度,下肢静脉曲张可分为6个阶段,即“CEAP分级”。C1期:毛细血管扩张期;C2期:大血管有迂曲、扩张、成团;C3期:静脉曲张合并有水肿;C4期:有色素沉着;C5期:因静脉曲张发生过溃疡;C6期:有活动期溃疡。张建提醒,如果已经出现下肢静脉曲张的症状,轻度患者可以通过穿着医用弹力袜来缓解症状,中度及以上患者可以考虑介入微创手术治疗。

介入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曲张静脉硬化治疗、大隐静脉激光消融。曲张静脉硬化治疗是将泡沫硬化剂注入病变静脉内,使血管粘连闭合,阻止血液进入这些病变静脉,从而减少曲张、减轻症状;大隐静脉激光消融则是在超声引导下,激光消融导管经皮肤穿刺口进入病变血管,用激光能量精准闭合病变血管,使血流改道至健康静脉。

张建介绍,相较于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介入治疗都是使用微创的方法,在血管腔内进行治疗,使病变的静脉闭合、失去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具有精准高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但是依旧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如何预防下肢静脉曲张?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站久坐,因为久站久坐会使腿部血管中的静脉瓣膜长期承受高压,导致静脉瓣膜功能障碍,继而导致静脉曲张。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静脉压力,可以选择步行、游泳或骑自行车等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肥胖会增加下肢静脉的负担,从而增加患病风险。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血液黏稠度,进一步给静脉回流增加负担,加重静脉曲张。要避免过紧的衣物对腿部的束缚,睡觉时可以抬高腿部,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静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