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首例!我院开展无射线ERCP为孕妇取石
“我都痛晕过去三次了”,怀孕18周的夏婷(化名),因剧烈的腹痛被送入我院,随后诊断出病因为胆总管结石。对付胆管结石最有效的方法是ERCP治疗,但该手术需在X光下定位,而在X光下暴露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关键时刻,我院消化科、超声科、麻醉科顶着巨大压力,成功挑战了超声引导下ERCP取石术,这也是镇江市首次开展该项手术。
一枚小石头,危及母子生命
32岁的夏婷,是一个孕18周的准妈妈。5月12日,她突然感到一阵腹痛,到医院解痉治疗后稍有缓解。5月16日,疼痛再次袭来,而这次痛感较前明显加重,并伴有后背部牵拉痛和恶心感。
“来医院前,我都痛晕过去三次了。”夏婷整个人十分痛苦。
家人赶紧将其送至我院,交流病史时,夏婷说,自己在2011年曾因胆囊结石接受了胆囊切除术,这次的腹痛和曾经胆囊结石发作时的症状非常相似。超声检查结果提示:总胆管代偿性增宽。为了进一步明确病因,医生为其完善了对胎儿没有辐射危害的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为胆总管结石。
千万别小瞧胆管里这一枚小小的石头,它造成的嵌顿会引发胆管炎和胆源性胰腺炎,如果不能及时干预,会直接导致胎儿死亡,严重时还会危及母亲的生命。
夏婷肚子里有宝宝,外科手术的方案是肯定行不通的。常规情况下,消化内科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眼前:ERCP需要在X光辅助下进行,而夏婷是个孕妇,放射性的辐射是禁忌,这可怎么办?
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在了我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王志化脑海里,他一边向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副院长徐岷汇报病情,一边开始召集人马。
不用X光,医生如何解题?
不用X光,ERCP就做不了吗?王志化迅速想到了超声引导下ERCP取石。X光在ERCP手术中相当于医生的另一双眼睛,让医生能直观判断胆管方向,顺利完成插管并进行取石等操作。如果不用X光,退而求其次,改用超声进行引导探路,相当于换了双视力差很多的眼睛,这对团队的操作和配合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无射线ERCP取石术在全省乃至全国开展的病例都很少。”王志化说,一方面是由于孕妇发作胆管结石的病例很少,另一方面,无射线ERCP取石,对医疗团队的技术和经验都有很高的要求,操作不慎,可能导致胎儿早产、孕妇发作胰腺炎等,医护人员所要承受的压力和风险可想而知。
跟家属交代手术风险后,他们均表示完全信任医院,希望医护人员能够放手一搏,力保母子平安。
在王志化的召集下,胃镜室护士长陈萍、护士芮旭,超声科副主任医师尚梦园,麻醉科副主任吴进火速赶到现场。
取出来了!母子平安
为夏婷实施镇静麻醉后,王志化将十二指肠镜缓缓置入十二指肠乳头,从乳头插入切开刀,沿着切开刀再置入一根导丝。这时候,超声医生就要发挥作用了,她必须通过超声探头,准确告知王志化,导丝是否已经进入胆管,如果这一步错了,手术就意味着失败。而导丝直径仅0.89毫米,在超声视野里,要准确捕捉这根导丝的位置,难度不小。
“进去了吗?”
“进去了,在胆管!”得到超声科尚梦园的肯定答复,王志化随即切开十二指肠乳头,通过球囊将一枚直径约8毫米的结石取出。
“取出来了!”在场所有医护人员长舒一口气,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这是我院首次,也是镇江首例无射线ERCP取石术。手术的成功,得益于消化内科ERCP团队临床经验的精进和积累,也得益于超声科、麻醉科、护理等多学科的默契配合。
术后,夏婷各项指标趋于正常,经产科监测评估,腹中胎儿生命体征正常,母子均安!
近日,夏婷家人为王志化及团队送来了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