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第十五届博士论坛
发布时间:2019-04-11阅读次数:1457
分享到:
4月4日下午,医院第十五届博士论坛拉开帷幕。从2009年首届博士论坛至今,已经走过11年。15届论坛,数十场学术争鸣,从最初的50名博士到百人菁英会,“博士论坛”不仅仅是一个高层医学人才跨学科知识共享平台,更成为了医院人才建设、学科发展的特色文化品牌。与以往相比,本届论坛不再是“关起门来议事”,而是特邀到了国内顶尖医学专家、上海仁济医院卜军教授,江苏大学医学院许文荣院长、钱晖副院长同我们“共襄盛宴”,让我们的人才在交流的同时,汲取珍贵的知识与经验。院长助理、心内科主任、博导,严金川教授主持论坛。
“2009到2019,十年的时间,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砥砺前行:从当年50名博士到今天现场就座的百名博士;从当年共获7项国自然基金,到今天61项国自然基金、近百项省级以上课题及成果、400余篇SCI论文、百余项专利;从当年仅有的5个省级重点专科,到现在2个国家级重点专科、15个省级重点专科;去年Nature出版集团发布‘2018年自然指数排行榜’,我院荣登中国医院百强榜的46位,这一串串数字足以证明,医院高层次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为医院的科技创新和专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也为医院的跨越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
院长陈德玉希望每位博士能在江大附院这片沃土上,在新时代的浩荡春风里深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
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授,博导卜军,作为嘉宾为大家授课。这次他没有谈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前沿,也没有谈科研的最新成果,而是就“青年医生成长之路”这个主题,与大家分享了一位医学专家的经验之谈。
江苏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钱晖,从“基础与临床怎样结合”这个热议度很高的话题出发,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本院青年博士代表宋娟,则从科研与临床这两个立场,谈了两者之间如何平衡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作为全市医学重点人才数量与质量均居首位的医疗单位,如何用好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关键。医院党委书记尹志国在论坛上总结发声,对在座的百名博士提出了三点希望与期待:一是希望大家不仅要做“专家”,更要做“大家”:我们不仅需要大批的临床“专家”,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像卜军教授这样的“大家”“名家”。古人讲:“高树靡阴,独木不林”。多学科的交融是我们拓展学科天地,由“专家”走向“大家”的必由之路;二是希望大家不仅要做“雄鹰”,更要做“鸬鹚”:希望我们的每位博士在所从事的专学科领域内,都能像“鸬鹚”一样,专注、深耕,努力打造形成自己的品牌。打造形成品牌的过程一定是充满艰辛的历程,需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板凳甘坐十年冷”的静气和“惟有葵花向日倾”的专注。“待到雨歇看晴天,守得云开见明月。”相信只要大家始终坚守心中的梦想砥砺前行,就一定能像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的留华学生回信时所讲的那样“行远升高,积厚成器”;三是希望大家不仅要比“劳苦”,更要争“功高”:在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中,希望博士们不要比常规的业务工作,而是更多的要比推动医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哪个难关是自己攻克的,哪个急难险重是自己承担的,哪项工作干成了附院第一、区域一流,给附院争了光、添了彩,等等。我想,这才是博士的真正价值所在。








“2009到2019,十年的时间,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砥砺前行:从当年50名博士到今天现场就座的百名博士;从当年共获7项国自然基金,到今天61项国自然基金、近百项省级以上课题及成果、400余篇SCI论文、百余项专利;从当年仅有的5个省级重点专科,到现在2个国家级重点专科、15个省级重点专科;去年Nature出版集团发布‘2018年自然指数排行榜’,我院荣登中国医院百强榜的46位,这一串串数字足以证明,医院高层次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为医院的科技创新和专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也为医院的跨越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
院长陈德玉希望每位博士能在江大附院这片沃土上,在新时代的浩荡春风里深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
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授,博导卜军,作为嘉宾为大家授课。这次他没有谈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前沿,也没有谈科研的最新成果,而是就“青年医生成长之路”这个主题,与大家分享了一位医学专家的经验之谈。
江苏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钱晖,从“基础与临床怎样结合”这个热议度很高的话题出发,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本院青年博士代表宋娟,则从科研与临床这两个立场,谈了两者之间如何平衡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作为全市医学重点人才数量与质量均居首位的医疗单位,如何用好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关键。医院党委书记尹志国在论坛上总结发声,对在座的百名博士提出了三点希望与期待:一是希望大家不仅要做“专家”,更要做“大家”:我们不仅需要大批的临床“专家”,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像卜军教授这样的“大家”“名家”。古人讲:“高树靡阴,独木不林”。多学科的交融是我们拓展学科天地,由“专家”走向“大家”的必由之路;二是希望大家不仅要做“雄鹰”,更要做“鸬鹚”:希望我们的每位博士在所从事的专学科领域内,都能像“鸬鹚”一样,专注、深耕,努力打造形成自己的品牌。打造形成品牌的过程一定是充满艰辛的历程,需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板凳甘坐十年冷”的静气和“惟有葵花向日倾”的专注。“待到雨歇看晴天,守得云开见明月。”相信只要大家始终坚守心中的梦想砥砺前行,就一定能像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的留华学生回信时所讲的那样“行远升高,积厚成器”;三是希望大家不仅要比“劳苦”,更要争“功高”:在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中,希望博士们不要比常规的业务工作,而是更多的要比推动医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哪个难关是自己攻克的,哪个急难险重是自己承担的,哪项工作干成了附院第一、区域一流,给附院争了光、添了彩,等等。我想,这才是博士的真正价值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