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例!心内科独立开展我院首例“希氏束起搏”手术
近日,心内科独立完成了我院第一例“心脏希氏束起搏”手术,这一技术的成功实施将为心动过缓伴心脏功能下降的患者带来福音,使患者在保证心脏跳动的同时也可以保持甚至改善心脏功能。据了解,希氏束起搏是目前最先进、对患者损伤较小、技术要求较高的起搏手术方式,目前,全国仅有数家医院能够开展此类手术。
今年已经89岁高龄的束老先生由于房颤伴心动过缓,早前接受过单腔起搏器植入治疗。近日,束老在进行起搏器检测时发现起搏器电池即将耗竭,为更换起搏器入住了我院心内科。但在住院治疗期间,束老出现了胸闷心慌、下肢水肿、活动受限等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在院长助理、心内科主任严金川教授带领下,起搏电生理团队杜荣增教授提出采用目前最先进的希氏束起搏技术以便维持患者心脏的生理功能。但希氏束起搏术存在希氏束部位难以精准定位,电极导线固定较难等问题,手术难度较大。为此,严金川、杜荣增教授带领的电生理团队进行了周密的术前评估与全科讨论,详细制定了手术方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预估。
手术过程中,杜荣增教授借助特殊的输送鞘管,将一根纤细的螺旋电极推送至心脏的希氏束附近,凭借灵巧的双手和精湛的技术将其固定在心脏希氏束,为患者实现了真正的心脏生理性起搏,进一步保护了患者的心功能。
“传统的右心室起搏因为不是心脏的生理性起搏,有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及死亡率增加”,杜荣增教授介绍,希氏束起搏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但由于希氏束分布范围小,不容易寻找,因而被称为起搏器植入中操作最困难的手术之一。目前国内能实施这一手术的心脏中心并不多,此次是我院第一例独立完成的心脏希氏束起搏手术,标志着我院心内科成为国内为数不多能独立开展该技术的科室之一。未来,心内科还将继续致力于该项技术的开展,让这项生理性起搏技术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