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成功实施3例“左心耳封堵术”
我们的心脏上有一个小小的储藏室,叫做“左心耳”,这个储藏室很容易集聚“灰尘”。对于房颤患者来说,左心耳中瘀滞的血液极易形成血栓或血块,一旦脱落进入血管,极易发生脑中风以及其他脏器的栓塞。近日,有3名分别来自镇江市区及周边城市的患者赶到我院心内科求医。他们的共同点是深受房颤的危害以及繁琐抗凝治疗的困扰。6月3日,心内科成功为3名房颤病人实施“左心耳封堵术”,帮助他们有效降低了罹患中风以及其他血栓栓塞的风险。
据了解,左心耳封堵术是一项微创的介入治疗,是目前国际上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风的新型技术。我院心内科继今年4月实施镇江市首例“左心耳封堵术”后,再一次为3名房颤病人成功实施该项手术,实现了技术上的飞跃,在房颤的患者群体中引起极大的反响。
来心内科求医的3名患者,平均年龄68岁,均罹患房颤多年,其中来自句容市的张先生已经发生房颤导致的脑中风,来自扬中市的卢先生更是不幸因为房颤发生了肾脏梗死。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便是房颤导致的血栓栓子脱落,而90%的栓子来源于左心耳。当他们获悉我院心内科能实施左心耳封堵手术后立即前来就医。心内科主任严金川教授、杜荣增博士、心脏超声梁仪副主任及麻醉科医师等团队成员认真进行了术前讨论,精心准备,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及各项应急预案。确保手术万无一失。3台左心耳手术于当日全部成功实施,每台手术历时50多分钟,采用进口AMPLATZER封堵器闭合了房颤患者血栓发生的根源部位——左心耳,关闭了房颤患者的“栓塞之门”。术后3名患者恢复顺利,即将康复出院。
据了解,房颤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最大的危害是导致血栓栓塞性疾病,其中脑中风的风险是普通人群5倍以上。由房颤引起的中风具有致死率、致残率高,容易复发等特点。导致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罪魁祸首是来源于左心耳的血栓,它一旦脱落,随着血流进入大脑会引起脑中风;进入心脏冠状动脉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进入肾脏动脉会导致发生肾动脉栓塞。对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服用抗凝药如华法林等,但药物存在导致出血的风险,同时需要频繁监测“凝血指标”调整药物剂量,十分复杂,大多数患者不能很好的遵医嘱服药导致出血事件的发生或是不能起到预防栓塞的作用。
严金川主任介绍,近年来,一项微创的介入手术即“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全球预防房颤患者中风的治疗新方法,该技术在国内也是仅有少数大的心脏中心开展。左心耳封堵手术是通过下肢静脉用导管将一个钛合金的封堵器沿着血管,通过房间隔,放置在左心耳开口部位,隔离左心房与左心耳的内腔,达到预防左心耳血栓脱落引起中风的目的。左心耳封堵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无需长期抗凝,既避免了长期服用抗凝药导致严重出血并发症的风险,又降低了血栓栓塞疾病的发生率。该项技术已有多个国际临床研究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是目前卒中高危患者以及有长期抗凝治疗禁忌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法。
我院是目前我市唯一一家可以独立开展左心耳封堵术的医院,也是省内为数不多能够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之一,为我市及周边地区房颤患者开辟了与国际接轨的治疗方法,填补了我市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技术空白,标志着我院心内科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水平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