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大附院新高压氧仓投入使用 新氧舱达到国内先进、省内一流水平
发布时间:2008-10-17阅读次数:3581
分享到:
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投资100多万的新高压氧室全部建设完成,即将投入运行。经评审,专家一致认为氧舱水平达到国内先进、省内一流水平。
新高压氧楼于2007年底动工,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楼层布置、设备配置安装及安全性能等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全楼三层,其中地下一层为机房,主要有进口罗杆式空气压缩机、储气罐、各种管路及进排风系统。地上首层为高压氧舱主体,为全计算机控制三舱七门式大型高压氧舱群,三个舱室既连为一个整体又各自相对独立,分别包括两个7座位和10座位的卧舱、一个3座位的立舱,另设4个急救吸氧接口,可同时供24人进行高压氧治疗。二楼为两个常压饱和吸氧治疗室(医用氧吧),可同时供14人进行饱和吸氧治疗。
新建高压氧舱的控制台采用手动、气动和全计算机控制三套操控系统,性能先进,安全性高。先进的网络系统实现了在科室的任何部位对氧舱内的治疗情况进行监控,并与医院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联网,真正实现了网络电子化办公。我院新氧舱建成后,经过了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镇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镇江市卫生局、消防安全部门以及省内高压氧医学专业专家们的全面验收,有关项目及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技术要求。专家们一致认为,从科室的基础设施、治疗环境到整套治疗设备,均达到了国内先进、省内一流的水平。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高压氧科成立于1990年3月,当时拥有一台二舱三门7座中型高压氧舱及三名工作人员。科室自开设以来积极配合各临床科室工作,至2008年8月,共治疗各类患者53000余人次,成功抢救有害气体中毒、自缢等急性危重病人720多例。2001年曾使一位昏迷近半年的“持续性植物状态(植物人)”患者成功促醒,并已完全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该病例的成功治疗被《镇江日报》记者多次采访、报道,目前该类患者已经治疗90余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