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救命神器”同上阵,助力重症心梗患者闯过“鬼门关”
为心脏供血的三支主要血管,两支完全闭塞,唯一的“生命线”还堵了95%,随时可能发生的心源性猝死让周林(化名)命悬一线,危急时刻心内科团队与重症医学科团队联手施救,帮助周林成功闯过“鬼门关”。
生命告急
冠状动脉三支严重病变
几周前,51岁的周林在家中忽感一阵头晕,胸口也阵阵憋闷,稍作休息后见症状有所缓解,便没放在心上。几天后,一次毫无预兆地晕倒再次敲响了警钟,家人急忙将其送往当地医院救治,被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经急诊冠脉造影提示,右冠状动脉近段慢性完全闭塞,左回旋支近段慢性完全闭塞,左前降支近段狭窄95%伴血栓影,且血管远端血流明显缓慢。由于患者病情凶险,随时可能发生心源性猝死,当地医院果断决定将其转至我院进一步抢救。
我院心内科和重症医学科团队接诊后立即进行病情评估。考虑患者为中年男性,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心脏冠状动脉三支血管中两支血管近段已慢性完全闭塞,唯一的“救命血管”左前降支近段严重狭窄。如果不及时给予生命支持、完全开通这支“救命血管”,将面临极大的死亡风险。当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最有效的救治方式,但患者生命体征极其不稳定,冠状动脉三支严重病变,手术风险巨大。
为给患者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手术条件,心内科与重症医学科团队综合评估后,决定在体外膜氧合(ECMO)+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支持下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
ECMO+IABP+PCI
团队联手“鬼门关”夺人
心内科主任戴芝银介绍,ECMO与IABP这两项技术是我院在急危重症救治领域的两大法宝,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生命支持,确保冠脉介入手术顺利进行。
在与家属快速有效沟通后,心内科冠脉急诊团队和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迅速就位,分工协助、紧密配合。冠脉急诊团队为患者快速置入IABP,以机械力量为衰竭的心脏争取宝贵时间。ECMO团队则以最快的速度为患者建立VA-ECMO,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为其提供稳定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重症医学科为患者实施的是清醒非气管插管下的VA ECMO治疗。重症医学科主任尹江涛解释,虽然患者当时存在心源性休克和肺水肿,但患者年龄不大,依从性良好,经反复讨论后团队决定给他实施清醒ECMO治疗,这对医疗和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精密的监测和快速的反应。
在ECMO+IABP联合技术辅助下,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步趋于平稳。在此基础上,心内科团队“接棒”为患者开展PCI治疗。戴芝银主任团队迅速植入支架,完全开通左前降支的“救命血管”,整个PCI手术仅耗时15分钟即帮助患者成功恢复了血流。
在两科团队全力医治和精心护理下,周林顺利度过了心脏围手术期,术后五天顺利撤除ECMO,术后一周顺利拔除IABP,生命体征稳定,心脏彩超提示心脏功能明显好转。目前,周林已康复出院,待择期予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血管的介入手术。
多学科协作
筑牢危重症救治防线
急性心肌梗死,就像心脏的“断水断电”——为心肌供血的冠状动脉被血栓突然堵死,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快速坏死。这是一场分秒必争的硬仗,每延迟1分钟抢救,就可能有大量心肌细胞永久死亡,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此次清醒非气管插管下 ECMO联合IABP成功救治重症心梗患者系镇江市首例,标志着我院通过多学科协作模式,使心脏危重症救治能力迈上了新台阶。
“如果没有你们,我估计闯不过这一关,感谢全体医护人员,是你们救了我一命!”恢复健康的周林,激动地向照顾他的医护人员一一道谢。
出院前夕恰逢中国医师节,周林还特意为医护们送上一束寓意“妙笔生花”的蓝黑笔花束,并附上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以此表达对医护人员的由衷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