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神助手”达芬奇机器人,在江大附院正式“上岗”
机器人也能做手术!以往科幻片中的场景,如今照进了现实。近日,我院泌尿外科主任兼大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陈兵海操控着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患者精准切除肾脏恶性肿瘤。随着达芬奇手术系统的应用,也揭开了我院外科手术发展的新篇章。
不久前,患者李女士(化名)在当地医院体检,发现肾脏有一个肿瘤,医生建议行手术治疗。考虑再三,李女士及其家属决定前往我院进一步就诊。
李女士的肾脏肿瘤诊断明确,手术切除是目前最佳治疗手段,但手术难点也不容忽视。
一方面,李女士的肾脏肿瘤位置比较“刁钻”,其直径为4厘米,且有多支肾动脉供应血流,术中需精准分离并保护血管,同时避免损伤周围器官。另一方面,术中还需阻断肾动脉血流以控制出血,但阻断时间又必须严格控制,这就要求术者必须快速完成肿瘤切除和缝合。而传统腹腔镜切除和缝合难度大,任何一个操作步骤不精细,都会造成损伤,导致术后出血、感染、复发等并发症。
经过周密的病例讨论,医患一致决定通过医院最新引进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切除肿瘤。
机器人是怎么做手术的?陈兵海解释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当今最先进的外科治疗平台,由操作平台、手术平台,以及影像处理平台三部分组成。其中,影像平台就好比是医生的眼睛,可以实时成像,15倍放大效果能够清晰地呈现患者体内的血管、淋巴结等。四条床旁机械臂是手术平台的核心亮点,它们不仅可以自动滤除不可避免的人手颤抖,而且还能540度无死角穿梭在靶器官周边,进行精准切割、缝合等操作,提高手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使得手术损伤和出血量更少,患者恢复更快。
手术定于3月25日进行。术中的陈兵海“手脚并用”——控制台前,他紧盯眼前屏幕,双手通过控制器操控着机械臂,左脚踩着踏板控制内窥镜进镜深度和角度,右脚通过另一块踏板控制电能量,做好电凝止血准备。两米开外,接收到陈兵海“指令”的“达芬奇”,轻轻舞动机械臂“奋战”,有条不紊地为患者切除肿瘤、清扫周围淋巴结。2个小时后,手术告捷。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支持下,李女士术后次日即可进食。目前 ,李女士恢复良好,不日即可出院。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适用于解剖位置复杂的高难度手术,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陈兵海说,该系统应用范围广泛,目前在泌尿外科已经开展多例,今后在普外科、妇产科等科室也将得到应用推广。陈兵海表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启用,为医院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推动手术迈向更精准、更微创的新阶段。未来,泌尿外科将继续探索创新,将新技术应用于临床,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惠及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