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又尿床了?不要羞于启齿 江大附院专家为你揭开“遗尿症”的面纱》
金山网讯 10岁男孩小易(化名)又尿床了,妈妈很无奈,默默地把床单被褥扔到洗衣机里;高中宿舍里,下铺的朱同学倒霉了,浅黄色的液体顺着床板滴滴答答淋了他一头一脸,不用问,上铺又尿床了……尿床,俗称“画地图”,正规的说法叫“遗尿”,对于经常尿床的人来说,绝对是一件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的事情。从医学上讲,大于5岁的儿童或者成人如果经常尿床,那就是“遗尿症”,是病,得治。
今年5月30日是第9个“世界遗尿日”,主题是“加油 尿床宝贝”。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的专家们在门诊大厅开展义诊,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儿童尿床,帮助孩子科学摆脱尿床困扰。更为重要的是,儿科专家们想要借此机会告诉广大家长:不要忽视孩子尿床的问题,要引起重视,不要以为孩子长大了就会好了,特别是孩子遗尿期间引起的身心健康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义诊现场,江大附院儿科吕进泉、朱海涛两位医生向前来咨询的家长详细介绍了儿童尿床的情况及应对措施。尿床是儿童常见的临床症状,部分人甚至会持续到成年阶段。有研究表明,尿床是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的第三大儿童心理创伤事件,不仅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还会引起家长的焦虑情绪。
就像那位尿床的高中男生一样,自己要想方设法把尿湿的被褥拿到外面去晒,尿湿的那面还不敢正对阳光,因为要避开所有经过的同学的目光。他宿舍里的同学至今对这一幕记忆犹新。可谓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是病就得治,再羞于启齿也要对医生讲。据朱海涛医生介绍,尿床的毛病男孩要多于女孩,因为男孩的敏感性不如女孩,对于遗尿症,要从诊断、治疗以及生活管理三个方面入手。
如何认定孩子有遗尿症呢?据了解,儿童遗尿是指大于或等于5岁的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年龄较大的儿童诊断时可适当放宽标准。据统计大约有16%的5岁儿童、10%的7岁儿童和5%的11-12岁儿童患有此病。发病机制复杂,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生理节律、膀胱机能紊乱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
因为发病机制复杂,因此治疗起来也就因人而异。对于小易妈妈的困扰,朱海涛医生建议先从改善生活习惯入手,睡前不要让孩子喝太多水。医生提醒,对于症状比较轻的患儿,可以先从改善生活习惯入手,比如入睡前少喝水,禁止食用含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晚餐时禁止食用凉性水果和有利尿作用的粥、汤等食物;规律作息时间,避免赖床和白天过度劳累;养成白天规律排尿、睡前排尿的好习惯等等。
医生着重提醒:不少家长对于孩子遗尿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认为这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会自愈的疾病,而不去医院治疗;有的家长认为这是孩子的过错,责骂惩罚孩子。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孩子的病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钱小蔷 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