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医院新闻-媒体聚焦

【学习强国】《江苏镇江:“三援”医生将医者仁心带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发布时间:2021-11-26阅读次数:2298

2012年援疆一年半、2015年援陕半年、2020年援非一年……10月底,第30期江苏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队员,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主任、主任医师张炜随着援非医疗队回国了。非洲是他从医生涯中医疗援助的第三个地方。

从大雪纷飞的边疆到气候干燥的陕西,再到潮湿闷热的非洲大地,无论到了哪儿,张炜始终能快速适应当地环境。在为当地患者提供优质治疗的同时,他还为当地留下了带不走的医学技术。

祖国哪里需要去哪里

在第30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中,来自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和江苏大学的12名队员负责援助位于桑给巴尔的纳兹摩加医院。启程前,医疗队员们对当地的生活条件和医疗环境已经有所听闻和了解,可等真正抵达后,大家还是被惊到了,克服了许多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

“知道中国医生来了后,很多人从很远的乡村赶过来。这些患者都很质朴,让你发自内心想帮助他们。”张炜回忆,当时只要他上门诊,总是请求当地翻译帮忙加个班,坚持看完所有患者。有些患者经济十分贫困,看完病没钱坐车回家或吃饭,张炜便会送给他们一些药品和零钱,帮助他们平安回家。

让张炜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有一位患者因多次便血却始终查不出病因前来看病。张炜给他做了急诊的肠镜,诊断他为溃疡性结肠炎。用药后,患者很快就好了,对张炜十分感谢。让张炜没想到的是,该患者是当地一位石油商人,为了表达谢意,随即为医院捐款了100多万美金,用来帮助当地医院提高医疗水平。他还承诺将连续捐款5年。由此也足以可见当地人对先进医疗技术的渴求。

为了解决乡村地区人民的“看病难”问题,医疗队还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了“送医下乡”行动,为多个乡村社区医院和SOS国际儿童村进行义诊。张炜在接触了SOS国际儿童村的贫困儿童后心有不忍,春节时在自己的朋友圈发起一场爱心号召。在亲朋好友与医疗队员们的帮助下,他为孩子们筹集了从国内寄来的180公斤的物资。

在援疆期间,他需要骑马、坐雪橇、徒步去常年下雪的畜牧营巡诊;在援陕期间,他一周要上班6天,一天要做80多例胃肠镜;在援非期间,他一共做了1600台次的内镜操作。对张炜而言,每一次医疗援助都是他人生最宝贵的经历,是一名医生最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

给当地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中国援桑历史悠久,中国医疗队在桑给巴尔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救治了大批患者,守护了桑给巴尔人民的健康,并使当地的医疗工作和服务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纳兹摩加医院的内镜中心便是由中国医疗队所建成的。然而张炜发现,硬件有了,当地却没有医生会做,每次都是靠前去支援的中国医生操作。工作中,当地一名医生对内镜操作非常感兴趣,张炜便倾尽全力教她。“她已经是5个孩子的母亲了,但是非常好学,也很聪明。在我离开时她已经能为患者做胃镜了。”张炜说,对国内而言,也许这只是非常普通的一项技术,但对桑给巴尔而言,却可以帮助许多患者。医疗援助不能只治疗患者,更重要的是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