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医院新闻-媒体聚焦

【紫牛新闻】《一侧“蛋蛋”突然变大,小伙查出恶性肿瘤!》

发布时间:2024-03-30阅读次数:176

开篇就提醒:所有男性,“蛋疼”不能忍,“蛋变”更不能拖,否则留下的可能是无尽的忧伤!

32岁的镇江小伙小帅(化名),洗澡时摸到一侧蛋蛋里有个疙瘩,因为不疼不痒,所以没多在意。直到6个月后,一侧蛋蛋已经明显“长大”,和另一侧完全不对称了,这才急忙赶到镇江市江大附院(江滨医院)泌尿外科就诊。

3月30日,院方介绍,医生一看就表示不乐观,检查后确诊为“睾丸肿瘤”!目前,已接受了“根治性睾丸切除术”。

睾丸俗称蛋蛋,主要负责生产精子以及分泌雄性激素,是男性最为重要的生殖器官之一。相较于女性对乳房健康的重视,男性对蛋蛋健康的关注程度却普遍较低。年轻的小帅也是如此,半年多前,他无意间摸到左侧蛋蛋有些异常,里面有一个硬硬的小疙瘩,不疼不痒的,小帅也就没放心上。

一晃6个月过去了,小疙瘩逐渐长成了大疙瘩,蛋蛋的体积也随之发生了明显变化,一大一小的蛋蛋形态,让小帅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今年1月,小帅鼓起勇气走进了江大附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徐强的诊室。徐主任触诊后,表示情况可能不乐观,随即安排小帅做了相关检查。超声提示“左侧睾丸占位”,CT提示左侧睾丸鞘膜下稍高密度占位。

一旦确定为睾丸肿瘤,应先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之后再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小帅接受了根治性睾丸切除术,病理结果为精原细胞瘤,也是最常见的睾丸恶性肿瘤类型,术后还将转至肿瘤科进一步治疗。

泌尿外科主任陈兵海解释:“手术后,患者的性功能及生育功能势必会受到影响,一般建议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以适当延迟放疗或者在放疗前冷冻存储精液。”

发病率不高,好发年轻男性

“睾丸肿瘤”是由睾丸细胞癌变而形成的恶性肿瘤,占男性肿瘤总数的1%,占泌尿系统肿瘤的5%,总体来说发病率并不算高。但它有一个特性——专挑处在生育高峰期的青壮年下手,在15-34岁的年轻男性中发病率列所有肿瘤之首,且几乎都属于恶性。

陈主任介绍,睾丸肿瘤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种族、化学致癌物质、感染、内分泌异常等因素相关。但目前临床证实的是,隐睾是睾丸癌变的重要诱因。

什么是隐睾?睾丸并不是生来就在阴囊里的,在胎儿时期,睾丸起初是在肚子里,随着生长发育,逐渐下降到腹股沟,最后才降入阴囊。当一侧或双侧睾丸没有按照正常发育流程降至阴囊内,就出现了隐睾。

据统计,隐睾发生睾丸肿瘤的概率是正常人群的3-14倍,即使早期行睾丸下降固定术也不能完全防止恶变的发生。

睾丸肿瘤的典型表现多为病侧阴囊内单发无痛性肿块。肿瘤较小时,临床症状不明显,随着肿瘤逐渐增大,可表现为病侧睾丸质硬而沉重,有轻微坠胀或钝痛。

很多患者都和小帅一样,因为没有明显症状就放松了警惕。陈主任建议,男性应该学习女性乳房自查的方式,定期做一次睾丸的自查。

可以选择洗澡时或浴后自查。首先,采用站立或者平躺的姿势,先摸摸表面,如果能摸到像蚯蚓状的曲张的静脉,可能是精索静脉曲张,需要及时就医;第二步,触摸两边的蛋蛋大小,正常的一对蛋蛋大小会稍有不同,但如果一边的比另一边明显要大很多,或者最近突然变大,有可能是鞘膜积液、血肿、腹股沟疝气甚至肿瘤。

陈主任介绍,诊断睾丸肿瘤时,除了超声、CT等检查手段外,还推荐血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CG)、乳酸脱氢酶(LDH)等肿瘤标志物检查,有助于了解肿瘤组织性质。

严重的是,睾丸肿瘤如果治疗不及时,死亡率较高。其中,精原细胞瘤对放射治疗比较敏感,术后配合放射治疗,预后总体较好;非精原细胞瘤行根治术后,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密切监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化疗等,5年生存率可达3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