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医院新闻-媒体聚焦

【交汇点】《“蛇缠腰”痛不欲生 江大附院团队让患者“焕新生”》

发布时间:2024-01-28阅读次数:1604

交汇点讯 提起带状疱疹,很多人都谈之色变,用“痛不欲生”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近日,58岁的镇江市民万阿姨中招“蛇缠腰”,疼起来甚至连呼吸都痛,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团队用SCS治疗,让万阿姨摆脱疼痛困扰。

带状疱疹剧痛难忍,各种治疗效果不佳

20天前,年近六旬的万阿姨(化名)无诱因下出现左侧腰骶及左下腹疼痛,放射至左膝关节前方,而后上述部位皮肤出现散在片状红斑,并簇集成水疱。万阿姨听朋友说,这就是民间常说的“蛇缠腰”“缠腰龙”,发病时会很疼,只能忍忍。

一周后,万阿姨疱疹好转,但疼痛却不断加剧,表现为阵发性针刺样疼痛,发作频繁。每次疼痛来袭,万阿姨被折磨得夜不能寐、痛不欲生,躺在床上反复翻身无法寻找到舒适体位,肢体或衣物触及疼痛部位即可诱发剧烈疼痛。

带状疱疹虽然不致命,但持续的剧烈疼痛引起的失眠和精神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家人陪伴下,万阿姨来到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门诊就诊,被诊断为“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收治入院。

住院后疼痛科给予口服用药、神经阻滞、神经射频调节术等治疗(手术)手段,均效果欠佳,患者疼痛均不能满意缓解。

微创神经调控技术,摆脱疼痛焕新生

为帮助万阿姨摆脱带状疱疹引起的剧烈神经痛,该院疼痛科主任谢荣组织团队进行病例讨论。考虑患者为1个月内的带状疱疹急性神经痛,疼痛涉及范围较广,程度较剧,且既往有“糖尿病”病史,入院时血糖控制并不理想,符合“短时程神经电刺激治疗”适应症。经与家属沟通后,决定为万阿姨行“经皮穿刺脊髓神经电刺激器植入术”。

那么,什么是脊髓电刺激治疗?脊髓电刺激治疗(SCS)是通过微创穿刺,将电极植入脊柱硬膜外间隙内,以脉冲电流刺激脊髓神经治疗疾病、缓解疼痛的方法。其作用机制是将弱小的电脉冲传递到脊髓神经纤维,激活神经反应来干预疼痛感受信号向大脑的传递,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多种类型慢性顽固性疼痛的治疗方法。

目前认为,对常规治疗无效的慢性疼痛病人,在充分考虑适应证和禁忌证的前提下,越早植入SCS,患者获益越大。

术中,疼痛科团队在DSA引导下,精准定位病变的脊髓神经根节段,通过椎管硬膜外腔植入电极,采用持续电调控,将产生的电流传至脊髓,从而中断疼痛信号发送至大脑,成功帮助万阿姨彻底摆脱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带来的煎熬。手术切口仅有“针尖”大小,术后患者诉疼痛较术前明显缓解,镇痛泵逐渐减量并停用。

谢主任介绍,传统的脊髓电刺激治疗模式通常需要通过“一期”手术,“二期”手术先后植入刺激电极和刺激器,但国内临床实践中发现,一些仅接受“一期”手术(未植入刺激器,仅接受测试阶段数天的刺激治疗)的患者,也能获得较长时间的疼痛缓解,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模式被逐渐推广应用。万阿姨通过“一期”手术就获得了明显效果。

SCS适合哪些人群

SCS不仅有效缓解患者因带状疱疹导致的疼痛,也为慢性顽固性疼痛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周围神经损伤性疼痛、慢性神经根性疼痛、交感神经相关性疼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性疾病、顽固性心绞痛(经规范内外科治疗无法缓解)、内脏痛、多发性硬化引起的神经痛、放化疗引起的痛性神经病变、脑卒中后疼痛、脊髓损伤后疼痛、神经根(丛)性撕脱伤、癌性疼痛等。近年来,SCS还被用于脏器功能保护、改善胃肠功能、中枢催醒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谢主任介绍,该院疼痛科目前常规开展短时程和全植入脊髓电刺激治疗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具体治疗方式和适宜人群还需要疼痛科专业医生进行综合评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薛诚 通讯员 孙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