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 首页-健康科普-常见病预防与保健

听专家讲—— 关于麻醉的那些事儿

发布时间:2020-03-30阅读次数:1536

受访医生:江大附院麻醉科主任、主任医师阚明秀

“医生,我酒量好,麻药能不能给我多上点啊,我怕疼!”

“我生完孩子就经常腰疼,是不是剖宫产手术打麻醉造成的呀?”

“医生,听说麻醉之后人都会变笨的,是真的不?”……

你对麻醉还存在着多少误解?麻醉真的就是把人“放倒”睡一觉那么简单吗?麻醉医生在医院是怎样的存在?日前,江大附院麻醉科主任、主任医师阚明秀表示,麻醉作为临床医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在麻醉、镇痛、急救复苏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关于

麻醉,不少人还有许多认识上的误区。

麻醉医生有“三头六臂”,

只为保障患者安全与舒适

以一台择期手术为例,很多人认为麻醉医生只要负责来一针,让患者睡觉就行了。完全错了!从术前到术后,麻醉医生要忙得的事儿一只手也数不过来。

首先,手术前一天麻醉医生一定会去为患者做一个“专访”,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量身订定制麻醉方案,同时告知患者术前注意事项,事无巨细,容不得一点儿马虎。

手术中,麻醉医生还要不间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为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做好应急准备。业内有句话:“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在一台手术中,至关重要的、工作时间最长的就是麻醉医生,他们既要看着患者“睡着”,也要负责患者苏醒。

除了择期手术,给麻醉医生带来更多挑战的,还有各种日间手术。阚明秀主任介绍,麻醉科承担着所有临床科室的手术任务,尤其是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根本无法提前准备,必须立刻进行病情评估、制定麻醉方案,这对麻醉医生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都有着很高要求,“除了熟知麻醉科业务知识,还要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临床医学内容交叉融汇。术中管理好患者的多项生命体征,同时兼顾随时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状况”。

产后腰酸背痛

麻醉医生不做“背锅侠”

很多女性在生完孩子后,都会出现腰酸背痛的情况。很多人认为这与麻醉有关,不过,这个锅还真不该麻醉医生背。

随着孕期胎儿和产妇自身体重的增加,腰肌和椎体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长期负重积累造成腰肌劳损,会造成产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腰酸背痛。如果产妇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可能会造成穿刺困难,那么麻醉后不可避免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韧带和肌肉劳损,但这只是短期的,慢慢恢复即可。

所以,想要产后不腰酸背痛,准妈妈们一定要合理饮食、控制体重。

麻醉后会变笨吗?

完全没有科学依据

全麻中使用的药物,尤其是麻醉性镇痛药、镇静药、吸入麻醉药等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相应的麻醉作用,麻醉过程其实就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即大脑的抑制过程。但是这些药物在很短时间内就会被分解代谢,所以整个麻醉过程是可控制和暂时性的,不会改变脑细胞的功能结构。

随着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消除,其作用也随之消除,不会产生持续的影响。因此,从麻醉药物这方面来说,麻醉后脑子会变笨的说法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

酒量好,

是不是麻药也要多用点?

临床手术中 ,有些人真的不容易“麻倒”。很多麻醉医生会打趣说,这个病人酒量绝对可以。那么,是不是酒量好的人,用的麻药就要多一些呢?还真别说,麻醉和喝酒真的有关系!

研究表明,每天饮酒大于40g(酒精含量),且时间超过两年的,那么在麻醉诱导的时候,跟一般患者相比,会需要用到更多的丙泊酚(最常用的麻醉)。如果经常酗酒,产生酒精依赖,那么在手术的时候,医生还需要用上更多的镇痛药为患者减少疼痛。

当然,麻醉医生一定不会根据一个人的酒量来确定药物剂量,而是要根据实际麻醉情况进行判断。可以确定的是,长期饮酒的人在整个围手术期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概率要比常人高出很多。

无痛分娩,

告别“多么痛的领悟”

没有什么痛,可以和生孩子的痛相提并论。这个痛不仅指数高,过程还长,让不少产妇望而生畏。其实,分娩镇痛已经十分成熟,麻醉医生在产妇的背上打一针,放置一条细管,接上镇痛泵,就能够很大程度地缓解疼痛。

让很多产妇及家属感到顾虑的是“会不会对胎儿造成影响”。其实,生产时的疼痛会导致产妇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从而影响新生儿血液和氧气供应,在产妇宫缩良好的情况下,分娩镇痛不但对宝宝没坏处,反而是有益的。

分娩镇痛使用的麻醉药物及剂量只在神经局部起作用,进入血液循环的药量微乎其微,对胎儿及哺乳都没有影响。

睡一觉,

就能完成内窥镜检查

随着消化道疾病发病率的逐年攀升,胃肠镜检查也愈加普及。医生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应当将胃肠镜作为体检的必查项目之一。

如果没有麻醉的情况下,患者全程清醒地接受胃肠镜,过程是相当痛苦的,患者经过麻醉医生评估后可以选择无痛胃肠镜,睡一觉就能完成检查。

这里说的睡一觉跟全麻是两个概念,麻醉医生会为患者注射适当剂量的静脉麻醉药,让人迅速进入浅睡眠的麻醉状态。整个检查过程,麻醉医生都会陪伴在患者身边,实时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过程快、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