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 首页-健康科普-常见病预防与保健

“老糊涂”或许是病,别让这些错误认知耽误病情

发布时间:2024-08-16阅读次数:229

本报通讯员 孙卉 本报记者 古瑾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认知障碍疾病,早期识别与干预是关键。然而很多人对该疾病存在认知误区,不仅会贻误最佳治疗时机,还可能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为此,江大附院神经内科于明教授向大家详细盘点下,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常见认知误区。

  误区一:老糊涂是自然现象

  很多人将“老糊涂”现象视为自然衰老的必然产物,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乃人之常情,无需过度担忧或寻求医疗帮助。于明解释,这种观念忽视了阿尔茨海默病作为一种病理状态与正常老化之间的本质区别。

  步入老年期,人们的认知功能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若出现频繁遗忘重要事件、语言表达困难、无法完成日常事务等显著异常行为,不应简单归咎于“老矣”,而应警惕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信号,及时进行专业评估。

  误区二:忽视早期异常症状

  于明介绍,对早期异常症状的忽视也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一大原因。

  初期症状如情绪波动、社交退缩、判断力减弱等,往往被误认为是压力过大、心情不佳或是性格使然。但实际上,这些看似轻微的心理行为变化,实则可能是大脑神经网络受损的预警信号,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并及时就医检查。

  典型的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症状包括:

  1.短期记忆受损

  刚刚发生的事情很快就忘记,丢三落四,忘记刚刚说过的话,做过的事。

  2.找词困难,词不达意

  忘记简单的词语,说的话或写出的句子让人无法理解。

  3.社交功能障碍

  早期患者与人交流往往会出现一定障碍,跟不上他人的交谈思路。

  4.睡眠障碍

  昼夜节律改变,时间定向能力下降,记不住日期,甚至都分不清楚白天和黑夜。

  5.情绪波动、性格改变

  无缘无故地情绪涨落,情绪变化快,喜怒无常,容易表现出焦虑、抑郁或淡漠,性格从活泼好动变为郁郁寡欢,从闷闷不乐变为喋喋不休。

  误区三:

  阿尔茨海默病治不了就不管

  有些患者因对阿尔茨海默病缺乏深入了解,错误地认为目前医学技术对此无能为力,即便确诊也无法逆转病情,故而选择被动接受甚至放弃治疗。而这种心态也造成了对阿尔茨海默病筛查的消极态度,放任其发展。

  于明介绍,尽管阿尔茨海默病目前尚无法根治,但现有的治疗药物依然对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有巨大帮助。比如,仑卡奈单抗作为全球首个阿尔茨海默病“对因治疗”药物,可以有效对阿尔茨海默病潜在病因——β淀粉样蛋白沉积进行清除,从而延缓疾病的发展进程,特别是在疾病早期使用,不仅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能减轻照料者的长期负担。

  因此,积极应对、尽早介入,才是面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理性态度。

  误区四:听信错误的防治方法

  有些人病急乱投医,盲目相信某些保健品或“神奇食物”能够有效预防甚至治愈该病;还有些人对遗传风险过度恐慌,认为家族中有人患病意味着自己注定患病等。于明提醒,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定期体检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具有重要意义,而盲目听信民间验方或是对正规药物治疗效果有过高期待、对副作用有过分担忧等,都可能影响合理治疗方案的制定与执行。

  因此,破除认知误区,树立积极治疗观念,同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与治疗,这样才能提高早期诊断率,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