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江晚报】《江大附院收治多例“95后”脑梗患者,情绪激动、熬夜打游戏等为常见病因》

发布时间:2021-12-13 阅读:2292

20岁大学生长期熬夜打游戏致脑梗,23岁女性和家人吵架后脑出血,25岁男性多次吸“笑气”后脑梗……人们固有印象中,通常与老年人联系在一起的脑卒中正在逼近年轻人。今年以来,江大附院收治多例年轻脑梗患者,其中不乏“95后”。该院神经内科主任于明提醒,年轻人脑卒中发病率正逐年上升,情绪激动、长期熬夜、梅毒、吸“笑气”、喝酒抽烟等,均为年轻人脑梗的主要“导火索”。

经常熬夜打游戏

大学生突发脑梗

20岁的小李是一名大二学生,他怎么也没想到,因为长期熬夜打游戏,自己会成为江大附院神经内科今年收治的最年轻的脑梗患者。

上大学后,手机、电脑的使用没了限制,小李很快就迷上了一款网游,熬夜甚至通宵打游戏成了家常便饭。一天,小李突然感到一侧手脚乏力、麻木,连话都说不清楚了。在舍友的帮助下,他赶紧来到江大附院就诊。

经核磁共振等相关检查,小李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所幸病情较轻、救治及时,一周后就康复出院了。

35岁的小邵也因为玩游戏险些丧命。热衷游戏的他,一下班就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中,久坐、抽烟、熬夜、饮食不规律……这些不良习惯,他几乎占了个遍。即使体检查出“三高”,也没有引起重视。就这样,他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突然发病,送医后紧急抢救才捡回一命。

“打游戏时,人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再加上‘三高’、凝血机制异常等病因,就容易诱发脑卒中。”于明说,玩游戏还需适度,不是每个患者都能像小李、小邵一样幸运,毕竟,脑卒中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都不低。

“气得我都要脑梗了!”

可不仅仅是一句感叹

“气得我都要脑梗了!”这句人们生气时经常脱口而出的口头禅,可并不仅仅是一句感叹。情绪激动,真的会诱发脑卒中,在神经内科,这样的病例并不少。

就在上个月,一名23岁的女性在和家人发生激烈争吵后,一侧肢体麻木、口齿不清、头痛头晕,身体失去平衡后倒地,送医后确诊为脑出血。由于患者病情较重,语言、运动功能受到影响,需要长期接受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

在江大附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中,被“气出脑梗”的年轻人不是个例。于明曾经收治过一名大学生,在与父母打电话时发生争执,情绪失控后突发脑梗。

于明解释,当人的情绪激动时,会大量分泌肾上腺素、交感神经异常兴奋、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快速升高,若同时伴有脑卒中的病变基础,则可能会导致脑血管病的发生。

梅毒、“笑气”等

也会导致脑卒中

梅毒和脑卒中,一个是性传播疾病,一个是脑血管病,大多数人或许不知道这两者也会产生联系。

近年来,江大附院神经内科就陆续收治了多名因梅毒性血管炎导致脑卒中的患者,患者年龄普遍不大,40岁以下人群占多数,均是入院常规检查时发现梅毒。

梅毒发病分三个时期,当病情进展到三期梅毒时,将侵犯大脑、神经血管甚至内脏等其他组织,这时候就很容易诱发脑血管病。于明表示,梅毒的发生多与不洁性生活有关,且能通过性传播,所以务必要洁身自好,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也要避免多位性伴侣。

此外,一些青少年为了寻找刺激,会聚在一起尝试吸“笑气”,有的甚至是长期使用,殊不知也会为脑梗埋下隐患。

年轻人避免脑卒中

还需关注五个方面

年轻人发生脑卒中,目前临床上能够明确的病因有很多,主要有五条,包括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高的“四高”,风湿免疫指标异常,心脏病年轻化,凝血机制异常,先天性发育异常。

年轻人要远离脑卒中,除了在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保持平和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还要定期进行体检,体检可适当添加相关项目的筛查,比如血液检查中增加同型半胱氨酸项目等。如果直系亲属有确诊烟雾病的,家长最好尽早带孩子到神经内科检查。

一旦发现脸部不对称、口角歪斜、两只胳膊平行举起单侧无力、言语不清、表达困难等症状,需提防脑卒中可能,第一时间将患者送往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治疗。(孙卉 杨泠)


Copyright©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镇江江滨医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49452号-6        技术支持:辰星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