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医院新闻-迎评工作

学习材料——(四)江苏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自评报告要点摘录

发布时间:2016-04-25阅读次数:3037
 

1.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学校的工程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化学、农业科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本科专业88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3000余人,其中本科生人数近23000人,研究生10000余人,学历留学生1000余人。专任教师数量2000余人。

2.学校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

⑴目标定位: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研究型大学。

⑵类型定位:向研究型大学转型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⑶学科定位:工科特色更加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力争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

⑷层次定位: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加快发展海外留学生教育,积极拓展高品质的继续教育。

⑸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江苏,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面向世界。

⑹本科教学工作目标定位:创建地方服务性强、行业影响力大、社会认可度高,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本科教学质量名校。

⑺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具有优良品德和健全人格,会学习、善思考、重实践、勇探索,专业基础厚、综合能力强、国际视野宽的创新创业人才、卓越人才、精英人才、国际化人才。

3.学校对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制度文本及目前学校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情况

学校出台《江苏大学关于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规定》,对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做出底线要求:教学型教授和副教授每年至少主讲2门本科生课程,授课总学时不少于120学时;教学科研型教授和副教授每年至少主讲1门本科生课程,其中教授授课总学时不少于30学时,副教授授课总学时不少于60学时。各学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教授、副教授最低授课时数标准,但不得低于学校标准。

目前,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比例达到92%。

4.学校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政策与措施

学校出台《江苏大学青年教师助理教学制度实施办法》,规定年龄在40周岁及以下的,无高校教学经历或高校教学经历不足3年,或因教学质量考核不合格需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的青年教师可申请参加青年教师助理教学工作,实施时间原则上为3年,其中第一年为助教培养期,后两年为主讲培训期。另外,学校提供各种教学发展平台为教师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教学指导、服务与支持,如“听课观摩”、“名师讲堂”、“教学沙龙”、“专项培训”、“教学竞赛”、“教学进修”、“网络培训”,切实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5.学校对教师教学奖励与绩效评价的政策

学校出台《江苏大学教学奖励与绩效评价办法》、《江苏大学教学成果奖评审与奖励办法》、《江苏大学本科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及奖励办法》等文件,对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成果、教学建设项目的评级与奖励办法做出明确规定,重视本科课程教学质量并对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等级为A的课程及任课教师颁发证书及奖励。

6.学校专业建设情况及本科专业教学培养方案制订的程序

目前,学校本科专业共88个(实际招生专业及方向87个),目前学校拥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专业被列为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2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3个专业类获评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类)。2015年,学校申报的能源与动力工程、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工商管理和医学检验6个专业全部获批入选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

学校原则上每四年统一组织安排各学院、各专业制定(修订)培养计划。每次正式制定(修订)前,学校都要围绕人才培养定位、行业标准和社会需求,广泛征求校内外专家意见,主动邀请行业专家参与,召开各个层面的座谈会,安排各种类型的调研,引导大家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按照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提升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务处明确培养计划制定(修订)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要求和整体框架的基础上,各专业在学院教学委员会指导下,由专业负责人或系主任组织制定,经教学院长审核,教务处审批后录入教务管理系统,并向社会公开。

7.学校课程及国家级精品课程与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情况

2015年,全校共开设课程3245门,包括专业课2776门,公共必修课80门,公共选修课389门。其中双语及全英语课程151门。在课堂规模上,学校继续推进小班化教学,原则上公共基础课及跨学院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班不超过90人,其他课程教学班不超过60人,基本实现了以中小型开班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学校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国家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优秀)课程(群)88门,立项建设校“842T”精品课程162门,现已验收通过151门。

8.教材选用的依据及国家级、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的建设情况

学校严格教材选用,明确要求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要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重点教材、规划教材,省部级以上获奖教材和各专业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专业课要优先选用近三年出版教材。

目前,学校共获批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7部、江苏省“十二五”重点教材24部。

9.学校在学生指导与服务方面的机制

⑴构建学业指导帮扶体系,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精心指导学生选课;深入实施“大学生学业规划工程”;全面推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实行灵活的转专业政策;开展学业警告学生帮扶活动。

⑵构建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提升就业质量。大力组织校园就业市场;深入开展就业与职业规划指导;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开展就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

⑶构建学生素质拓展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开设素质教育类课程;开展素质拓展培训;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

⑷构建资助育人服务体系,助力贫困生健康成长。扎实做好资助工作;开展励志教育活动。

⑸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学生心理队伍培训系统化;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普及化;心理教育课程规范化;心理咨询服务的标准化;心理危机干预程序化。

10.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⑴“五位一体”教学建设体系

按照优化教学投入,提高建设效率的思路,学校提出了以“课程建设为基础,学科建设为龙头,专业建设为主体,实验室建设为保证,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的“五位一体”教学建设体系。

⑵“五制并举”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包括学生评教制、教学督导制、同行教师与干部听课评议制、教学信息动态汇集制和第三方质量评价反馈制。

学生评教制:学校每学期期初、期中和期末定期组织学生通过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对任课教师及其所授课程进行教学满意度反馈和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督导制:教学督导员代表学校进行日常教学质量状况的教学检查和重点评价对象的教学评价工作,并对学校的教风、学风和管理工作作风进行督导。

同行教师与干部听课评价制:校院两级党政领导干部按《江苏大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要求,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教学质量的调研与评价工作;同行教师之间按学院规定开展听课评议与观摩研讨。

教学信息动态汇集制:学校在每个本科生自然班中聘任教学信息员,定期与不定期向教务处反馈教、学、管三方面的信息;同时,教务处通过处长信箱、在线质量信息反馈平台收集教学运行及质量的实时反馈信息。

第三方质量评价反馈制:学校邀请校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专业评估机构实施学生离校五年内的评价。同时,学校选择了一定数量的重要用人单位定期做好毕业生质量评价反馈工作。

⑶“四级链动”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与考核体系

第一级为课程或课程组,教师在课程教学结束时对本轮次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自评,并将自评结果报教师所在系(实验中心)审核;系(实验中心)在审核后帮助教师明确下一轮次持续改进的措施和目标。

第二级为系或实验中心,各系或实验中心建立“本科教学质量年度自评报告制”,每年年末对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状态作出小结,提出下一年度持续改进的思路,向学院提交自评报告并在教务处备案;学院经过认真考核帮助专业(系、实验中心)进一步明确下一年度持续改进方案。

第三级为学院,各学院认真做好对本院相关专业自评报告的审核及持续改进的评估工作,在此基础上形成学院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并向教务处提交学院自评报告;教务处考核后提出学院下一年度本科教学工作年度目标及重点工作。

第四级为学校,教务处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在做好各学院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审核工作的基础上,实现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完成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核评估,并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和意见制定学校下一年度本科教学重点目标及实施方案,并落实到各学院,由此形成管理闭环。

11.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情况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与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实践创新的热情,2009年,学校出台《江苏大学本科生课外创新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全日制本科生在校期间,课外参加学校认定的各类竞赛、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社会实践、发表论文等方面取得成果,通过申请和认定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结合学校资源,实施分类指导,实现大众化创新创业知识素质教育与精英化、个性化培养创业人才相结合,确立了“135塔式”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135塔式”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包含三个层级:“1-塔基”——创业普惠培养,全校学生100%接受创新创业知识普及、素质普惠教育和创新思维训练,通过将创业教育纳入了本科培养计划,将相关考核纳入每个学生都必须获得的创新学分考核体系,使所有学生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储备;“3-塔身”——创业系统培养,30%左右具有明显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接受系统化、专业化创业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培养过程特别注重与其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使其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创业技能;“5-塔尖”——创业特制培养,对5%左右具有明确创业诉求的学生实施特制的创业实战方案。

学校从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亲身经历体验这3个维度出发,构建了人才培养的“三大课堂”。将基础理论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实践经历体验有机融入其中,完善“2+2+X三阶段推进”人才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