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医院新闻-媒体聚焦

【京江晚报】《“在医院我们找到家的感觉”江大附院组织病员家属座谈,大家说》

发布时间:2014-09-27阅读次数:3108

  和睦、融洽、相互理解和信任,这不正是我们应有的医患关系吗?日前,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组织病员家属召开工休座谈会,家属们感人至深的发言,让记者深深感受到这种医患关系的和谐。
  住院三天 却把病房当作家
  “这就出院了?不需要再住院了吗?”在入院第3天,开刀后的第2天,本以为自己眼部可能得了恶性肿瘤的陈同庆,面对医院的出院通知,一脸的不可置信。
  陈同庆是泰州人,因右眼皮下长了个东西,上个星期在老家的医院就诊。没想到,医生的诊断让他如五雷轰顶——“长了个肿块,有癌变的可能性,最好转院,立即开刀。”医生的这句话,让陈同庆和他的家人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女儿陈群立即帮助父亲联系了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一家人辗转来到镇江。
  “入院第一天进行了一系列检查,第2天就由眼科肖寿华主任开了刀,第3天,肖主任就和我们说,可以出院了,用点眼药膏就行,一个星期后来复诊。”陈群说,做好了最坏打算的全家人一下子都有些没反应过来,追着肖主任问:“这么简单?不是癌?”在得知只是在右眼皮下长了一个寻常疣之后,全家人先是长长舒了一口气,然后便是满满的感激。
  “医生诊断准确,刀也开得非常细致,也没给我们乱用药,我们全家真是非常感谢江大附院,不仅让全家人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了,而且减少了很多费用。”陈群说,父亲虽然只是住院3天,但这3天里,医护人员的敬业和关爱,让他们全家找到了“家”的感觉。
  因为来自泰州,陈同庆又不会讲普通话,医护人员和他说话的时候,总是特别耐心,一遍遍地询问。“比家里的亲人还要亲呢。”陈同庆笑着说。
  两年十个月 医生每天来病床前十几趟
  陈同庆只住了3天院,脑外科57床的崔先生却已在江大附院住了两年十个月。
  2011年11月,崔先生因突发脑溢血被送到江大附院急救。“当时唯一的办法就是立刻开刀,但开刀后,很有可能会变成植物人。”回忆起最揪心的那一刻,崔先生的老伴梁女士却为自己当初的决定感到欣慰,“我相信医院,相信医生,哪怕只有一丝希望,我们全家都愿意去搏一搏。我很庆幸,手术很成功,而我的老伴也恢复得越来越好。”
  从刚进医院的接诊,到手术,再到长达两年十个月的住院,崔先生的病情一直是脑外科主任徐光明负责的,而徐光明的敬业,也让崔先生一家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光明”。昏迷50多天后,崔先生奇迹般地苏醒了;拔掉呼吸机后,可以自主呼吸了;手指慢慢地会动了,有意识了;现在,除了语言功能受损,崔先生已经能坐起来,和人打招呼了。
  “徐主任说话温柔,总是面带笑容。近3年的日子里,他每天都要来病床前十几趟,看看病情,开导开导老伴。”梁女士说,为了表达对徐光明的感激之情,她还曾送过一个红包,“没想到,徐主任说什么也不肯收,最后悄悄地把红包里的钱打到我们在医院的账号上。”

(2014年9月27日京江晚报A8版)